时间:2020-07-21 10:16:15来源:有书
文 | 静女夭夭 · 主播 | 应犹
来源 | 有书少年(ID:qzgongdu)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圈粉无数的“霸道女总裁”宁静,无时无刻气场两米八,堪称行走的大姐大。
48岁的宁静,梳起魔丸头来总有种让人似曾相识的气质。
大概很多人不曾意识到,她其实已经是个22岁大男孩的母亲了。
1996年,宁静在拍摄《红河谷》时和美国演员保罗·克塞因戏生情,走到了一起,不久就有了儿子。
结婚不久,两人因文化差异,就离婚了。
离婚之后,宁静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回到了国内边拍戏边照顾孩子。
平时对儿子非常保护,很少在媒体前提及儿子的宁静,有一次在金星的节目中,罕见地谈起了自己的育儿观。
金星问宁静:
“儿子找的女朋友你不满意,怎么办?”
宁静回答:
“我满意有什么用?我不管,我不管。”
金星又问:
“你也不提醒一下?”
宁静说:
“如果我真的看到,我认为不合适的,我可能会做一些提醒。
但我认为不应该去直接制止他,因为孩子就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
宁静还在节目中表达了对“不管”孩子的理解:
“我认为,不应该是去直接制止孩子做什么。
那这个“火坑”是这么个事儿,你如果不让他跳,他下回还得跳。”
如今年纪,更是把儿子当成朋友,不会过度干预他的生活,而是给与一些建议。
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节目中提到:
“有些家长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家长应该是给与引导,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
在宁静看来,“不管孩子”不是不爱孩子。
相反,正是因为爱孩子,才要敢于放手,放手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才会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深以为然,教育路上,真正有远见的妈妈,都懂得放手。
妈妈敢放手,孩子才敢试错
前几日,一张妈妈给孩子的留言火了:
语文:不会的自己查字典,不要喊“妈”!
数学:做完了自己去检查,不要喊“妈”!
英语:新单词自己用有道,不要喊“妈”!
总之,遇到困难,先自己解决,别动不动就想着喊“妈”!
这一宣言,网友们纷纷拍案叫绝,称赞这位妈妈的“放手教育”太厉害了!
可太多父母,总是恨不得一手包办孩子的一生。
曾经,伊能静也像许多父母一样,试图用自己的经验左右儿子的喜好和选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
在一档节目中,伊能静透露自己曾经和儿子大吵过一架。
当时,儿子哈利想学剪辑,但她却觉得他学编剧会更好。
争吵下,儿子大声说道:
“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不管对错,我总要自己试一试!”
伊能静听到儿子的话后沉默了许久,意识到孩子的路终究还是要自己走,她选择了尊重和支持儿子,放手让儿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对于父母而言,与其总是担心孩子会走弯路,不如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大胆放手,让孩子在试错中学会成长。
父母终归不能代替孩子去成长,更没有能力去为他扫清所有的障碍。
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帮助孩子守住道德和安全底线的同时,让孩子在试错中吸取教训,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独自面对风雨时,走得更稳。
妈妈“狠心”放手,孩子才更独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最近,天津一位妈妈上传了一段教5岁儿子独自出行的视频,让很多网友泪目。
她的儿子因为视力障碍什么也看不见。
为了让儿子有一天能独自行走在这个世界,她慢慢教儿子怎样走盲道,如果感觉不出来,就要蹲下来摸一摸。
有网友评论说,看到孩子蹲下,用手去触碰地面的时候,一阵阵钻心的痛。
我想,那一刻,她的妈妈心中也许会更心痛和不舍吧!
然而,就像网友们所说,“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妈妈这根“拐杖”不可能一辈子都陪在他身边。
今天,让儿子多走一步,多摔一跤,不过是为了有一天,妈妈不能陪在身边时,孩子能走得更远一点,更顺一些。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一点“狠心”,放手的背后,是深沉的爱。
我们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总是要狠下心来让他们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相反,“心软”的父母,事无巨细替孩子包办,则有可能把孩子一步步养成“巨婴”。
曾经,《变形记》节目中有个16岁女孩,更是被父母“富养”成了生活不能自理。
在家时,姑姑帮她剪指甲,妈妈帮她穿衣服,连吃饭都要妈妈喂。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父母并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喜欢包办一切的家长,口口声声说是为孩子好,却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我们替孩子走的每一步,最后都可能成了坑。
妈妈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
培根曾说过:
“责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孩子的责任感,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积累起来的。
如果父母习惯性给孩子“善后”,孩子的责任感也就无从谈起。
有个30岁的小伙子,在路上开车追尾后,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自己如何处理,而是打电话把妈妈叫来。
30岁的大小伙子,遇到问题就“找妈妈”,小细节里就可以看出,父母给了他怎样的教育。
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提到: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及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回应。”
尽早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提高孩子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学会放手,做高段位的妈妈
“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甚至无条件地放纵,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有所“放”,有所“不放”,才能帮孩子走得更远:
适当“示弱”,给孩子锻炼独立的机会
有时候,妈妈适当“示弱”,其实正是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一期《妈妈是超人》节目中,胡可把安吉和小鱼儿叫到跟前,认真地对兄弟俩说:
“今天妈妈非常非常累,有些事情需要你们独立来完成,可以吗?”
安吉听到后,主动承担了照顾弟弟和买菜的重任,还带着弟弟做家务,俨然一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
胡可这样说道:
“你干的越多,他会干的越少,有时候孩子的独立,是需要家长给机会的。”
妈妈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会让孩子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孩子在自己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也能亲身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更加懂得独立和感恩。
为孩子搭建“支架”,阶段性放手
妈妈要“放手”,绝不是不管不顾地彻底放养,而是在前期为孩子打下坚实地基,把握分寸,阶段性放手。
心理学家大卫·伍德说:
“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支架”,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然后引导孩子自已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他提出了“支架式育儿”的理念,意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是为他们搭建并撤去“支架”的过程,并且将这个过程分成三个步骤:
I do(我做你看);
We do(我们一起做);
You do(你做我看)。
这正对应了孩子个人能力的发展历程:
在孩子能力不足时,妈妈示范给孩子看;
成长过程中,妈妈为孩子搭建的脚手架,为孩子起到引导作用;
等到孩子站稳脚跟后,再慢慢撤掉“支架”,由孩子独立闯荡。
规则内管教,规则外放手,给足安全感,关键时刻及时引导和保护孩子,才能确保在撤去“支架”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坍塌现象。
调整心态,第一时间给予孩子认同和鼓励
放手教育不会立竿见影,它需要时间。
妈妈要调整心态,要知道我们的忍耐、接纳、鼓励,才能让放手教育持续下去。
第一时间给予孩子认同和鼓励,当孩子的信心被鼓励,才会在独立的路上越来越好。
我们要放下心中对孩子满溢的情感,相信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
适时放手,尽早锻炼孩子,丰满他们的羽翼,才能让孩子的未来走得更远。
孩子的成长里永远没有“静待花开”,懂得放手的妈妈,不过是在未雨绸缪。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07-21 10:16:04
2020-07-21 08:16:56
2020-07-21 08:16:04
2020-07-21 01:29:48
2020-07-21 01:29:00
2020-07-20 20:16:44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07-21 08:16:30
2020-07-21 01:29:19
2020-07-20 20:16:22
2020-07-20 18:17:11
2020-07-20 18:16:27
2020-07-20 16:16: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