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1 10:16:15来源:中医彭鑫博士
一位准妈妈自述:
我在怀孕的时候,可谓波折。冬天怀孕的,冬天、春天、夏天,各发了一次大的烧,高烧,然后有一次严重的感冒,住院,就是三个季节,最后到夏天,临了还来一次住院,发烧发得特别厉害,感冒、咳嗽。最怕的是不吃药好不了,吃了药又担心宝宝的安全。
我是内蒙古人,从小就是吃羊肉长大的。我孕期前三个月是在老家度过的。内蒙人爱吃羊肉,我回去不可避免吃了很多羊肉。可是我以前吃羊肉从来没有过敏的反应,孕期吃了之后,浑身都是疹子。(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一去医院,很多医生一听说你是孕妇,都不给用药,说没有办法,你就生扛吧,我真的是一晚上都在挠,挠破了皮。
彭鑫博士讲述:
如果在孕期不小心生病了,很多孕妇都会像上面案例中的两个妈妈一样,非常谨慎,不敢随便用药。到底哪些药物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哪些伤害呢?
孕妇禁忌的西药类
孕妇用药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在刚怀孕的这段时间需要非常谨慎。
首先是西药类的,而排在西药类的第一的是抗肿瘤药,比如说甲氨碟呤、马利兰等等这些,环磷腺铵等等,这些是对胎儿的损伤会非常大。可能引起畸形,致畸率都很高。
第二类像环磷腺铵,还有甲氨碟呤等等,这些属于干扰素一类的西药,即使我们健康人服用对脏器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更何况孕妇。还有一类药是激素类的,包括氢化可的松、激素拮抗剂,还有黄体酮等等,这些激素类。
第三类是抗糖尿病的药,这包括甲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等等这些,这些药可能会引起死胎,新生儿死亡,多发性畸形或兔唇等不良后果。
中药也有禁忌
对孕妇来讲,不仅仅是西药,有些中药也是不安全的。
有些中药大多数毒性比较强,药性比较猛烈。这些药包括:巴豆、牵牛、大蓟、干髓、芫花、斑蝥、麝香。另外,三棱、莪术、水蛭、蟒虫、蜈蚣等等这些都是活血特别强烈的药,还有是皂荚、藜芦这些都是有毒的,水银、轻粉、铅粉、砒石、硫黄、雄黄等等,这都是有重金属的,这些药是孕妇绝对要禁用的。
举个案例:
我有一个同事,她怀孕后,肚子疼了好多天,医生也没说出个什么,因为胎位、胎心都有的,也很安全,然后旁边有一个大夫就突然说,你们家是不是谁贴了麝香虎骨膏之类的?
她说是啊,我老公前天把脚扭了,他就贴了一个麝香虎骨膏,这位医生说赶紧把那个扔掉,就说因为这个引起腹痛的。自从她回家把麝香膏扔掉之后,她肚子再没有疼过。
因为麝香它的气是通透的,尤其那种好麝香,麝香起效不是通过吃进去,而是通过皮肤渗透,甚至是呼吸,它那个气,就是中医讲的所谓的药气。(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古代,那些青楼女子都是用一个袋,香囊,把麝香装到香囊里边去,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怀孕。所以孕妇要注意避免麝香,包括含有麝香的药。如安宫牛黄丸里边就有麝香。
除了以上中药,还有几类药是孕妇需要禁忌的。
●泻下类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大黄,这是吃了之后就拉肚子,还有芒硝、牛膝、赤石、滑石、冬葵子、麻仁、木通等,还有薏仁,也就是薏米,超市里边有卖,这些都是孕妇不能随意食用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往下滑的,有一些坐胎坐得不牢固的就容易这么滑胎。
● 大辛大热类
附子、半夏、吴茱萸、胆南星、川乌、草乌等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用中药的眼光看来就是有热毒的,这类药会导致胎儿发育不好,甚至是出血等等这些问题。
● 芳香渗透类
就是香气特别重的药,比如草果、丁香,还有一个是降香,所谓的降香就是它的气让人体的气往下降,最多用在一些肠胃不好,容易嗳气的病人身上,这种情况用降香往下一沉降就好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但是用在孕妇身上,因为它往下沉降,就容易引起滑胎。所以中医是讲气的运行,这种气是一种形式,就是身体的代谢循环的一种形式,这种气很重要,就像麝香,它是通窍的,这个窍打开太多,包括子宫连着下阴也是一窍,打开太多就会引起流产。
●中成药类
我们在要药店里面可以直接买来的中成药,包括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丸,这里边都是含有泻下的药,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还有牛黄清心丸、风湿跌打丸,这些药里边还都有一些辛热的成份,包括风湿跌打等中成药。
还有小金丹、玉真散、失效散、苏合香丸、木瓜丸、活血止痛散、再造丸、从容通便口服液、冠心速和丸、五味麝香丸、沥胆排石颗粒等等,孕妇都不能随便服用。另外就是上香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里面有大腹皮,这个是往下泻的。
另外一个是防风通圣。防风通圣丸里边有大黄、芒硝,它吃了之后润肠通便,也需要注意,还有蛇胆半夏粉,因为半夏它有微毒,孕妇也不能随便吃。另外一个是安宫牛黄丸,有麝香的成份,还有附子理中丸有附子,祛风舒筋丸、六神丸、十滴水等等,这些里面都含有一些孕妇慎用或禁用的中药成分。
未完待续,明天内容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选自《中医古法 婴幼养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2-01 10:16:10
2020-12-01 08:16:08
2020-11-30 16:16:10
2020-11-30 14:16:15
2020-11-30 12:16:37
2020-11-30 10:16:52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1-30 16:16:36
2020-11-30 10:17:12
2020-11-29 16:16:30
2020-11-29 14:16:26
2020-11-29 08:16:25
2020-11-28 20:16: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