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2 20:16:15来源:馨蔓育儿
文 | (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上周和朋友进行了一个小聚,闲聊中发现,朋友父母对他进行教育的方式与我父母的完全不同,如果说他的父母是“放养”式教育,那么我从小就是被进行了“圈养”教育。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人民教师,从小开始不太让我出去玩,每天呆在家里,不是练琴就是学习,每逢周末,小伙伴聚在一起叫我出门玩时,我也只能在窗户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后再回屋继续学习。即便到了我成人以后,我的父母也不允许我外宿在朋友家,更别提在外通宵玩耍了。
回忆起这样的“圈养”教育,我总觉得我的童年缺失了一些本该具有的宝贵回忆。现如今国家在迅速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跟随的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都拥有着各自的拥护者,双方各执一词,不分伯仲。
随着人们思想的提升,近年来关于“圈养”式教育的争议越来越多。
一、为何有些父母钟爱“圈养”式育儿?
大部分父母之所以用圈养式育儿是为了孩子能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他们制定好孩子所有的行程计划,包括几点吃饭,几点读书,几点睡觉,有的甚至连发呆时间都安排上了。
有的父母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育儿方式也是被逼无奈的,拿不到好的成绩便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而教育的缺失又会使孩子今后的社会生活变得辛苦起来。另一方面,“圈养”的孩子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会进行被动式学习,他们在主动学习的前提下,比“放养”式孩子多了被动学习的时间,这在竞争激烈的学习圈子中无疑是有利的。但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的状态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二、“圈养”式育儿下的孩子,正逐渐被摧毁
1. 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俗话说得好“矫枉过正,倒行逆施”。过度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强迫性地给孩子报满周末补习班,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换位思考一下,就算是好吃的东西,一直吃也会腻,更何况是原本对人来说就有些困难的学习呢?
2. 产生内向自闭的心理
在“圈养”教育下,孩子缺少与同龄朋友沟通交流的机会,性格将逐渐变得内向,不爱与人沟通。更严重的,会出现自闭的情况,将自己锁在房门中,不愿意出来。
3. 自制力以及自主能力下降
孩子们长久地进行别动式学习,会养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自主能力也会减弱,只要一缺乏家长的约束,很可能就会“报复性”的放飞自我。
4. 自理能力缺失
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条件下,被“圈养”的孩子长大后上大学甚至不懂一个人怎样洗衣服,如何坐公交车出行,他们完全缺乏了一个正常成年人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三、家长如何正确的教养孩子?
1. 劳逸结合,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会和朋友们有自己的计划与安排。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与玩耍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既不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也不会抑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守护住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2.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孩子喜欢什么就去让他做什么?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该适时地进行提醒,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平时多多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支持,比如说孩子爱读书,爱运动,家长就可以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些课外的兴趣活动,这样也有利于孩子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一味地一味地“放养”孩子,会使孩子缺失自律意识,走上贪玩享乐的道路。家长可以以自身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律体现在行动中,给孩子起到模范作用。在小事上,告诉孩子事情的利弊,并给他制定规则,促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圈养”式教育其实不坏,坏的是完全“圈养”,没有人是愿意被锁在一个框架当中的,更何况是天性自由的孩子呢?我们无法改变教育为本的大环境,那就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改善,切记,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没有一个孩子需要被“圈养”,他们只是需要接受正确的教育。(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12-02 20:16:07
2020-12-02 18:16:06
2020-12-02 16:16:12
2020-12-02 14:16:08
2020-12-02 12:16:09
2020-12-02 10:16:09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12-02 08:16:25
2020-12-01 20:16:30
2020-12-01 16:16:30
2020-11-30 16:16:36
2020-11-30 10:17:12
2020-11-29 16:16: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