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31 16:16:09来源:北京晚报
妈妈喜欢用转发公众号文章的方式
“关心教育”女儿
于是女儿便开公号写文章
“以毒攻毒”
这是咋回事儿
女儿开公众号“以毒攻毒”
“看看这个,对你有用。”像这样的微信留言,王愿时不时就要从妈妈那里接到一条。伴随留言发来的还有一个个文章链接,标题就让人哭笑不得:“做这几件事能招来福气,快转给你身边的人”“把树叶放进鞋里踩能促进身体健康,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王愿今年24岁,在一家公司负责文案写作。自打高中上学时起,她跟妈妈在很多方面就显得“不太对付”。学习之余,王愿喜欢用电脑写点小说,却被妈妈误以为是在玩游戏。文理分科时,原本想学文科的王愿,还是在妈妈和其他家人的劝说下改学了理,甚至大学也报了不太感冒的理科专业。直到找工作时,王愿才第一次坚持己见“从了文”。
工作之后,妈妈依然在用转发公众号文章的方式“关心教育”女儿,这让王愿不堪其扰。母女间的矛盾,在去年年底迎来了一波小爆发。有一天,妈妈给王愿转来了一个“0元学写作”的活动链接,让她“赶紧报名参与”。王愿早先看到过揭露“0元学”背后猫腻的报道,便告诉妈妈这些活动是在骗人,学不到东西还会掏一大笔钱。但妈妈非但不听劝,反而斥责王愿不懂家长的“一片好心”。一气之下,母女二人有好几天都没说过话。
就在这时,王愿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说的话妈妈不愿听,可那些杂七杂八公众号里的话妈妈却全盘相信,那为什么不能开一个公众号,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章,再“转发”给妈妈呢?说干就干,王愿立马申请了公众号,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文里写到,做母亲一定要宽容、耐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子女交流。
“为了让我妈相信是真的公号,我事先还做了不少功课。”王愿偷偷调查了妈妈常看的公众号名字,发现很多都带有“国学”二字,于是自己的公众号就起名叫“国学爱生活”。为了给公众号配头像图片,她还特意买了一个葫芦用来拍照,这样“更显得有国学的意境”。
把文章发给妈妈后,王愿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回复。让她没想到的是,妈妈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伎俩。“这公号只有一篇文章,也没有阅读量,肯定是你写的。”即便如此,妈妈还是明白了女儿想主动破冰的苦心,两人敞开心扉交流了一次,终于把话说开,重归于好。
公号成了年轻人“倾诉场”
劝妈妈的目的已经达到,原本“国学爱生活”公众号应该就此打住。可之后的事情发展,却出乎了王愿的意料。
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个好朋友聊天时跟自己吐槽,说因为工作上不太顺心,回到家总爱躺在床上发呆,可这样的行为却被她妈妈看作是“浪费生命”,两人还因此吵了架。这时,王愿意识到“国学爱生活”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为了解决朋友的困扰,她又写了一篇“躺下放松对身体好”的文章。朋友转发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她的妈妈没再批评女儿“躺床休息”的举动。
因为觉得这样与家长交流很有趣,王愿把开公众号的经历发到了网络论坛,竟然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倾诉自己与长辈之间的理念矛盾,希望能“定制文章”开导家人。
开号半年来,王愿收到了上千条读者定制文章的请求,其中提到最多的是被家长“催婚”,希望能定制一篇“反催婚”的文章。肩负着众人的期望,王愿大笔一挥写下了“子女一生孤寡,只因父母做了这几件事情”,痛批了催婚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再后来,她又“应邀”写下了“反堆物”“反迷信”等多篇劝解文,读者们发给家长后,纷纷表示“起到了作用”。
写文章的同时,王愿还在不断“刺探敌情”,主动去了解老人们爱看什么样的文章。
她发现,中老年人看的文章普遍字号较大,背景颜色也十分浮夸,这些特点都被吸纳到了王愿自己的文章中。“起标题也是个学问,太平和的劝告没用,反而应该言辞激烈一些。比如劝奶奶不要带孙子进女厕,不能写‘专家建议男孩不要进女厕’,而应该写‘带男孩上女厕的人情商低’。”
王愿所写的劝解文章,提到的理论和概念都是胡诌而成。写得多了,她发觉应该再扩充一些自己的理论储备,这样拽起文来才更有说服力。“有段时间老人占用篮球场跳舞的事情闹得很凶,我就写这样做会伤风水,还查了资料拽用了一个易经的词。词是真的,事是编的。”
文章写好后,怎么发给家长看也有讲究。直接微信转发,显得太唐突,家长还不一定接受。“我的建议是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让家长自己上钩。”
劝人之外自己也有收获
开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和家长对抗,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王愿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有一次,王愿接到了一位女性的留言,说自己已经成家,父母也年纪大了,想让他们好好享受生活,不要总操心孩子的事。文章写好了,也转给父母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女儿始料未及。
父母看到文章后,竟然不停地给女儿道歉,认为之前对女儿的关心反而添了乱。在那之后,老人的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似乎失去了生活中的一大目标。“是不是不该给他们写这篇文章?”那名女性的疑问,也让王愿反思良久。
“父母这一辈人不像我们,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他们平时的爱好和乐趣,可能就剩下关心孩子了。”想到这里,王愿再看读者留言时,角度似乎更多元化了,也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思考问题了,“有人吐槽父母总是在朋友圈留言很烦,认为朋友圈是自己的小天地,父母不应该看。像这样的请求,以往我肯定直接写文章了,但现在我会先劝一劝留言的人,这是父母了解和关心你的方式,如果连这条路径都要切断,是不是太残忍了?”被这条留言所提醒,王愿也把妈妈从朋友圈屏蔽名单中移了出去。
看的留言多了,王愿感受到,其实很多子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父母好,只是不知该如何表达。“有想让父母赶快体检的,想让父亲少喝酒的,想让父母多出去旅游的……”每当遇到这样的留言,王愿在写文章时,虽然用词还是一贯诙谐幽默,但情感上明显更加真切,她也希望老人能通过文章明白子女的苦心。
一条条留言,仿佛映出了一个个家庭的生活,有的甚至能让王愿笑中带泪。一名读者说,前段时间他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请,备注写着“我是你爷爷”。原本以为是哪个朋友开的恶作剧,一问才知道,真的是年事已高的爷爷亲自发来的。原来,爷爷为了和孙子视频通上话,花了很大精力自学了手机。“父母也一样,他们背地里克服了很多困难,去努力了解孩子的生活,但孩子反而不领情。”
开了半年的公众号,看似是在帮别人,最后反而开导了自己。现在,王愿对于妈妈转发其他公号文章的做法,也都随妈妈心意来。“但要是涉及钱财就不行了,有一回她差点被忽悠去做刷单兼职。后来我灵机一动,骗她说有个兼职要每天去户外走路,到一定步数换钱,现在她还在坚持做,其实钱都是我自己发给她的。”
(应被采访者要求,王愿为化名)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莫凡
监制:张力
编辑:李怡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5-31 14:16:49
2021-05-31 14:16:03
2021-05-31 12:16:03
2021-05-31 10:17:04
2021-05-31 10:16:16
2021-05-31 08:17:4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5-31 14:16:25
2021-05-31 10:16:40
2021-05-31 08:18:12
2021-05-31 08:17:22
2021-05-30 20:16:22
2021-05-30 18:16: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