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孩子,只有妈妈认为你有病!

时间:2022-03-02 08:16:52来源:人民资讯

4岁女童门诊就诊177次,其中,半年内就诊24次,有时1天内就诊于2位门诊医师,存在较多重复检查。

看到这段描述,你是否以为,这是一个先天体弱多病的孩子。孩子背后,是细心而负责任的家长?

然而,事情的真相最近被一篇文章揭开。这篇文章发表于《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的2022年2月刊,文章表明,中国大陆出现了首例儿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

【惊人病例】

同济医院儿科发现的“首例”

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MSBP)是指照顾者针对被照顾者,以伪造症状等方式引发本不必要的医疗诊治,借以满足自己“照顾患者”的病态心理需求,此时照顾者为MSBP患者,被照顾者为受害者,多为儿童。

此前,MSBP在中国仅台湾地区有3篇相关文献报告。

本例儿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被照顾者为4岁女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因“多器官疼痛”入院,住院期间多次详细描述身体疼痛,如“胸骨后反酸、疼痛,牙齿、食管、腹部均有疼痛,手指弯曲受限,排尿困难、量少、有疼痛感”等。

随后,医生拟待CT-小肠结肠双期增强+体层成像结果出来后行胃肠镜检查。

住院期间,患儿母亲频繁通过手机浏览器查阅病情相关知识,搜索“钙卫蛋白”等医学名词,并借以质疑医生的诊断或要求继续检查。多次向医生展示手机中所存大量“证明患儿病情”的照片,如手指肿胀等。观察患儿未见明显身体不适,查体无阳性体征,而且发现患儿走路姿态异常多为表演性质,诉疼痛时面部表情轻松,遂考虑心理因素所致疼痛可能。

入院第6天,患儿再次详细描述身体疼痛,如“胸骨后痛、嘴到肠子一条线都痛、关节也痛”。医生告知患儿母亲“4岁儿童正常情况下无法完成这些复杂、准确的描述,家属注意不要往疼痛的方向引导”,同时因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医生于患儿入院第7天开始考虑MSBP可能。

而后,经调查发现,截至2021年7月,患儿曾于门诊就诊177次,6个月内就诊24次,甚至1天内就诊于2位门诊医师,存在较多重复检查。

MSBP的诊断要点:

1.故意让被照顾者产生躯体或精神症状。

2.照顾者的动机是假装照顾一个生病的人。

3.并不存在外部激励(例如经济利益)的驱使。

4.用其他精神疾病无法解释。

诊断本例MSBP的原因:

1.通过热播美剧《恶行》及剧本真实原型MSBP受害者的弑母凶杀案,对该病有了初步认知。

2.患儿主诉与自身描述能力及检查结果不相符。

3.住院时间较长,有足够的观察时间。

4.患儿母亲对病情沟通中的医学术语非常感兴趣,频繁上网浏览学习。

5.手机中留存大量证明患儿病情的照片。

6.当医师认为病情严重时,可获得母亲的认可,并主动要求检查。而当医师告知无需医疗干预时,则反复质疑医师的判断,并要求转科治疗其他主诉症状,或毫无根据地要求增加检查项目。

7.非常重视保险报销问题,要求删掉无法报销或既往已报销过的诊断。

在此基础上,医生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认为这位患儿母亲的症状较为符合MSBP,建议母亲与患儿一同到心理门诊进行疏导治疗。

【骇人案例】

“你可能不明白,但我真的是为你好。”

以爱为名的折磨

《逃跑》是一部主打悬疑惊悚的电影,女主先天残疾,常年需要人照顾,作为一名高中生的她与妈妈一起生活在死气沉沉的小镇上。妈妈非常爱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她身体不好却聪慧勤奋又好学,和独自抚养她的妈妈过着温馨的日子。在艰难支持自己与女儿的日常生活的间隙,妈妈也会去参加互助会,与其他妈妈们吐槽悲惨的生活。

但有一天,女主发现自己的妈妈一直在给她吃的药竟然是兽用的肌肉松弛剂,原本平静的生活在一瞬间被打破了……

电影中的妈妈编造女儿各种生病,甚至不惜给她吃兽药以营造瘫痪的假象,利用女儿的病症营造自己是个负责的苦命妈妈的形象,并且在女儿取得路人的救助之后依然拼命强调女儿“病得很严重”。她对女儿常说的话是:“你可能不明白,但我真的是为你好。”

这一切都符合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特征。

虽然早在1951年,一篇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文章就已经提到了有关孟乔森的概念,但是直到近些年,这个可怕的病症才开始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比如《路易德拉科斯的第九条命》(2016年)、《利器》(2018年)、《恶行》(2020年)以及上文提到的《逃跑》。

催生出这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是2015年发生在美国的一桩谋杀案,女儿吉普茜伙同男友,将“照顾”自己23年的妈妈刺死在卧室里,该案件被拍成了美剧《恶行》。

“毋庸置疑,那是一个模范妈妈”

伟大母亲的惨死

美剧《恶行》的原型是蒂蒂·布朗利尔,“毋庸置疑,那是一个模范妈妈”。住在美国密苏里州春田镇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不这么觉得:“一个伟大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重病孩子——吉普茜。”

七年前,母女搬到这里,春田镇人人怜爱的“小甜心”出现了:150厘米的娇小身材、无牙的嘴巴、巨大的眼镜和高亢的小孩声线,借助轮椅行动、进食依靠胃管、睡觉还要戴上呼吸机,心智也与孩童相仿。

“吉普茜是一个患有白血病、哮喘、智力发育迟钝、染色体缺陷、癫痫、瘫痪和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每次讲起这些,蒂蒂语气都那么慈祥坚定,“但她是我存在的意义。”

听者无不动容。这是一个多么完美和感人的故事:一个单亲家庭,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悲剧和灾难,尽管面临着如此多的障碍和困难,却依旧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很快,这对励志母女的事迹迅速地传播开来,不少人在这位母亲的网络空间留言:在吉普茜的经历中受到鼓舞,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直到2015年6月14日的下午,蒂蒂的网络空间发布了一条动态——“那个人终于死了!”

不久,当地媒体发布了整个事情的真相,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吉普茜根本没病,她是在母亲的胁迫下装病!动态就是她发布的!是她教唆男友杀了自己的母亲!

在吉普茜三个月大时,蒂蒂告诉别人,女儿患有睡眠间歇性窒息的疾病,需要一个能控制呼吸的呼吸机。此后,人们从蒂蒂那里陆陆续续得知小吉普茜的眼睛、听力和消化系统都有问题,肌肉开始萎缩。

8岁开始,吉普茜就坐上了轮椅,再也没有站起来过。对此,蒂蒂给出的解释是染色体的缺陷——然而医生的多次检测结果均无异常。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吉普茜就会“染”上一种新病,去看新的医生,去吃一种新药。

为了应付医生,蒂蒂自学了医学和护理,还捏造出女儿智力低下的病情,以便于亲自向医生描述症状并引导他们下诊断。

根据医疗记录,从2005年到2014年间,蒂蒂带吉普茜去医院的次数高达100 多次,几乎每次都会做手术,包括肠胃手术、眼部手术等等。

身心健全的吉普茜越来越难以承受母亲的“爱意”、或者说是兽行:蒂蒂给女儿的唾液腺注射肉毒杆菌素,还通过手术把它摘除,理由是觉得她口水太多,但这种口水过多的原因是蒂蒂在医生会诊前用麻醉剂故意制造的。可以正常饮食的她二十多年来一直通过胃管注入儿童营养剂,为了防止吉普茜偷吃,她的牙齿也被全部拔光。

在谋杀母亲的前两天,吉普茜曾和母亲吵过一架,她央求母亲能否不做一个手术——这台手术,她已经做20遍了。

当然,答案是拒绝——也许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综合丁香园、医学界、《福建卫生报》、《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报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