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小时候最黏妈妈,长大却跟妈妈没话说,是这4种妈妈自己埋下的根

时间:2020-09-15 12:17:41来源:合肥阿姨徕了

小时候,我们都会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这个名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称谓,也是一生的羁绊和牵挂。我们小时候最黏的就是妈妈,尤其是月龄小的宝宝,恨不得一天24小时挂在妈妈身上,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避风港。

可是长大以后,很多孩子却跟妈妈没话说,仿佛一夜之间,母子之间的距离就拉远了,有的孩子甚至想尽办法要逃离妈妈,有人说这是孩子的青春期,有人说这是妈妈更年期,究竟是孩子变了还是妈妈变了呢?

01

无助妈妈向心理医生求助,孩子为啥总把我拒之千里?

芊芊升入四年级了,这个假期不知跟妈妈吵了多少次,几乎每天都要起冲突,常常三句话不到火苗就燃起来了,即使不吵架,母女俩的交流也仅限于吃什么,说别的都觉得很尴尬。

妈妈很纳闷,就在两年前,芊芊还是个喜欢粘着妈妈的小棉袄,学校里有什么事情都想跟妈妈分享,现在却经常紧闭房门,把自己拒于千里之外。

妈妈为此专门带芊芊去求助心理医生。

门诊里,当着医生的面,妈妈表明了自己的心绪:“女儿,妈妈还希望像以前一样,做你的好朋友!”

没想到女儿却双臂抱在胸前,一口回绝:“别,咱俩之间无话可说。”

医生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样的母女,我见得太多了。其实你们彼此之间的爱越深,现在的隔阂就越大,所谓有代沟,只不过是没用对方法而已。”

02

沟通方法用错,朋友变敌人

孩子小时候对妈妈的依恋是种原始的本能,孩子需要从妈妈的抚慰中获取安全感和满足感。但随着孩子长大,自我意识增强了,有了独立性自主性,就需要妈妈给予更多的独立空间,孩子需要有自己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会把妈妈视为“拖后腿”的累赘。

孩子长大后父母的沟通法法用错了,原本亲密无间的朋友就会变成敌人。尤其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妈妈的唠叨、指责、嘲讽、谩骂是最令孩子反感的。李玫瑾教授说过,12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成为垃圾,要尽量闭嘴,关键之处点几下,多余的话不用说,孩子自己有判断能力。你要做的就是相信他,鼓励他。

03

小时候最黏妈妈,长大却跟妈妈没话说,是这4种妈妈自己埋下的根

在《母爱的羁绊》中作者讲到,对男孩来说,对妈妈的唠叨、指责等等,男孩还可以建立起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屏蔽”掉妈妈的语言,充耳不闻。但对于情感细腻、丰富的女孩来说,妈妈的每一句话,都会在潜意识中扎根,对女儿的身心形成巨大影响。

小时候孩子黏着妈妈,长大却跟妈妈没话说,主要是这4种妈妈,之所以有现在的局面,都是自己埋下的根。

焦虑控制型妈妈这种妈妈最为常见,控制欲太强的妈妈,大多都是因为焦虑过度,担心孩子处理不好自己的事情,担心孩子的未来和前途,而这些焦虑很可能是源于,妈妈自己本身小时候就极度缺乏安全感。

妈妈对孩子的爱,总是带有掌控欲,给孩子造成窒息感和压抑感,使孩子放不开手脚,没法自由呼吸。有的孩子选择叛逆,有的孩子则选择顺从,成了妈妈的提线木偶。两种后果都是孩子无声的抗议。

自恋型很多妈妈身上有浓重的自恋情结,这种妈妈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孩子,都是从“看起来好不好”“体面不体面”这个方向上思考的,把孩子真正的感受弃之不顾。

比如有的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定的路线走,考名校、考公务员,进知名企业,并不是为了孩子考虑,而是为了脸上有光,面子上好看。让别人夸赞自己是个育儿有方的好妈妈。表面上是为孩子无私付出,实际上是自私的表现。

情绪失控型做情绪的奴隶,是许多妈妈难以摆脱的毛病。没有能力驾驭自己情绪的妈妈,对孩子来说就像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炮火,安全感无处可寻。孩子要时刻观察妈妈的脸色,神经紧绷,准备着应付妈妈随时要爆发的怒气。这样孩子的精力就被分散,全然无心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上。

情感勒索型有种妈妈是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无助、悲伤的状态,以博得孩子的关切,利用孩子对妈妈的爱,来反制孩子,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种用孩子的爱来进行情感勒索和情感绑架,使孩子无力反抗,认为不听妈妈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于是小心谨慎。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妈妈的要求是个“无底洞”,永远也没法满足妈妈的欲望,孩子只能陷入深深的绝望。

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是灵魂。妈妈是什么样子,整个家庭都会随着妈妈的发展方向运行。只有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才能给孩子创造健康的生长空间,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