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完美妈妈”和“刚刚好妈妈”哪一个更值得追求?

时间:1030-10-23 16:03:44来源:红山晚报

身为一个母婴号小编是种怎样的体验?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标准的“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没有标准答案。

小编这里主要讲讲自己的哈,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小编觉得首先要看从事的时间长短,刚开始(前半年)通常是足够“新鲜刺激”的,什么都想了解,无时无刻不在尽可能详细的查漏补缺,生怕有个什么知识上的盲点和错漏的同时,又常常“惊叹于”自己get到的新知识。

再后来就是永无止境的丧,已婚女性的“不幸”与牢骚满腹从发梢到指尖到脚掌弥漫周身,一种错觉给到小编,仿佛感觉十个已婚女性其中九个半在“抱怨”。

抱怨孕期,抱怨生产,抱怨一个孩子让自己焦头烂额,抱怨老公不顾家不管孩子,抱怨生活的重担快要将自己压垮,抱怨没人关心,抱怨生理上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抱怨重回职场的物是人非……

总有人把事情搞砸,比如以下这位女士↓↓

@歌帝梵桶装:家长不好好教育,以后社会会帮她教育。

@小透明哦哦哦:可以说99%的熊孩子是因为家长的不管教。

@阿皮只有一米七:行李箱帮拿着书包帮背着还打不还手骂不还嘴,这是家长吗?这是奴隶!

@lnk73:万一父亲家暴,打母亲。然后孩子也受到这种行为的“熏陶”,自然也就不管不顾的了。把母亲当个畜牲。

评论画风出奇的一致,所有人都在批评谴责甚至谩骂她,人们觉得被自己教养长大的孩子这么对待,而且还这么大了,简直是作为一个母亲能有的最大失败。

关键,孩子已经这么大了,当母亲的肯定难辞其咎。单从动态视频看,这位女士无疑是“失败的”,但似乎没人关心她的经历和内中情由。

总有人天生就擅长一切,比如以下这位女士↓↓

@蛋蛋游记西8:这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有素质的。言传身教。

@冬巴拉巴冬:烦的不是孩子,而是根本不教育孩子的家长。

@还你半个月亮susan:反正我不会因为这么小的小孩子哭闹就怪大人,这么小的孩子挺难哄的。

@resirenle:我觉得很可爱很暖心啊,为什么评论里都用必不必要去定义,这是人家觉得歉意,主动想要为周围的人去做的,没有人强迫,也不是道德绑架。因为人家素质高,做了他们心里会舒服点,周围的人也觉得很开心这不就够了么。

@isu如期而至:这种事情在我看来,更多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吧,当然也是想尽自己之力,对于给别人造成的困扰进行弥补。教育孩子可以,但这个方式,同机全部人发糖果耳塞卡片也不是太鼓励提倡叭。

你看,当母亲这件事,有时还是很暖很积极向上的嘛,只是这条评论区就没这么和谐了,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做法欠考虑,双方可以说各执一词。

这么棒的事情,仍然有作壁上观的人纷纷持不看意见和看法,可以想见,当母亲这件事,确实是个技术活儿。

所以到底要如何才能当一个好母亲呢?没有准确答案,在这里,小编只能从相关行业相关从业者的角度,给你些建议和意见↓↓

一、不要追求当一个完美的母亲

很多母亲(或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完美胜任“母亲”这个角色,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母亲。

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能够不生病、不受任何伤害、学习好、兴趣爱好广泛、性格好、健康完美地成长。

她们每天在自己亲手编织的牢笼枷锁里挣扎,越挣扎越紧,自己越是透不过气。她们觉得只有自己完美了,100分了,才有可能教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来。

小编想劝大家,不要去追求当一个完美的母亲,且不说能不能成功实现追求,即使实现了,完美的母亲她也教养不出一个完美的孩子!

追求自我完美并无限苛责自己的母亲,她们潜意识里总是习惯于否定孩子的自主性,她们认为孩子怎么长完全取决于自己怎么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事关重大,生怕一步做错了给孩子留下阴影。

这些母亲的普遍困扰是,总是担惊受怕,小心翼翼地避免在养育过程中犯错误。而且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她们就开始责怪自己。但事实上她们在胆战心惊害怕犯错的同时,反而会愈加限制孩子,让孩子丧失独立成长的空间。

二、要追求当一个“刚刚好”的母亲

借鉴温尼科特的亲子理论:成为一个称职母亲的过程,可能是从“理想母亲”转变为“刚刚好的母亲”的过程。什么是“刚刚好的母亲”?

刚刚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指的是开始时能完全适应婴儿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越来越少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且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划重点: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

那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刚刚好的母亲”呢?

1)对需求足够敏感

温氏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粗暴、虐待,而是母亲对孩子缺乏应答敏感性(responsiveness):即对于儿童的需求信号不能敏锐地觉察。

除了生理需要的反应敏感性,包括对孩子的饮食、睡眠、健康状况的关注,母亲还需要识别并回应孩子对于注意的寻求、感情抚慰等心理需要。

例如,很多小孩子哭闹、不停闯祸的目的其实是寻求母亲的注意,因为母亲的关注是孩子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如果母亲不予理睬或者抱怨嫌烦,则是应答敏感性低的表现。

2)明确自己的界限

当母亲被需要时,应当敏感并及时地出现,回应孩子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在不被需要的时候,应该及时撤离。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刚刚好的母亲可以逐渐地撤出孩子的生活,把关注点回归到自己身上。

母亲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但不只爱孩子。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成长,但双方不用去追求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只要成为真实的足够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相信非常多的女性在自己不再被需要时,会有备受冷落的感受,对这一点温氏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在孩子开始“仇恨”母亲之前,母亲就应该开始“仇恨”孩子了。

这听起来是一种激进的观点,实则不然,温尼科特认为,母亲不能等待着“被抛弃”,而要主动发起与孩子割裂的过程。她不应该只是爱孩子,还需要留有一定“恨孩子”的空间。

一些母亲在养育过程中可能会萌生想要“撒手不管”的想法:“我受不了了,再也不管你了!”

其实当一个母亲出于生气也好还是刻意为之也罢,在某些方面“不管孩子”时,客观上也就拉开了她和孩子距离。也正因为有这种距离,孩子才有成长的空隙。

广大已经当妈的女士们,请牢记一点:“仇恨”出现的同时,也正是孩子自我独立性发展的标志!

完美妈妈?刚刚好妈妈?还是爱咋咋滴妈妈?你是哪种,评论区留言跟小编分享哦↓↓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