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0~6个月宝宝养育,要避开哪些误区?新手父母早学习,轻松育儿

时间:2020-12-16 10:16:27来源:小书虫妈妈25

文丨小书虫妈妈

第一次当父母,你踩过哪些育儿误区?我回想起第一次当妈妈的时候,那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育儿知识。当时我能学到的育儿知识,只能通过婆婆、妈妈的经验传授。

因此,在宝宝6个月之前,我踩过很多“坑”,例如:月子里就给宝宝把屎把尿;宝宝一哭闹就喂奶;宝宝三个月就添加辅食了。还好,生二胎前,我通过书本和网络学习了很多科学育儿的知识。二宝出生后,我避开了这些育儿误区,实现了科学,轻松育儿。

那么,0~6个月的宝宝,要避开哪些育儿误区呢?对于小月龄的宝宝,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新手妈妈的育儿方式也有可能会出现错误。我列出了以下这些容易出现的误区,新手父母提早学习,可以更好地照顾宝宝,轻松育儿。

6个月宝宝的喂养误区

宝宝6个月之前,这些喂养误区要避开。新手爸妈快来看看,你是否也正在做?

【误区一:母乳不足就放弃母乳喂养】

在宝妈群里,经常看到一些新手妈妈诉苦说,母乳喂养太难了,自己的奶量实在没有办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只能直接放弃母乳喂养了。

【科学育儿小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母乳喂养协会要求纯母乳喂养至少坚持6个月。新手妈妈不要因为母乳不足而放弃母乳喂养,母乳是越吸越多的。妈妈除了保持好心情、保证营养、多休息外,让宝宝多吮吸也可以保持乳汁的分泌。

如果因为妈妈身体原因,奶量不足可以尝试混合喂养的方法。六个月以内的宝宝需要混合喂养时,具体操作方法:先喂母乳,再补充奶粉,特别夜晚更要坚持先喂母乳,保证宝宝每天吸吮母乳8次以上,每次尽量吸空。这样做的好处,宝宝先吸吮母乳,使妈妈"粮仓“按时受到刺激,保持乳汁分泌。

【误区二:宝宝添加辅食越早越好】

有些家长在喂养上比较心急,为了增加宝宝的营养,宝宝两三个月大,便开始添加辅食了。他们认为给宝宝添加辅食,越早越好。其实,这是一个喂养误区。

【科学育儿小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宝宝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6个月内的宝宝,乳类喂养可以满足宝宝对各类营养的需求,可以不添加辅食。而6个月的宝宝已具备消化吸收辅食的能力,消化系统基本成熟,需要开始添加辅食。我国很多育儿专家建议,宝宝辅食添加,最早不能早于4个月。

那么,4~5个月的宝宝什么情况下可以添加辅食?当宝宝有这3种情况时,说明宝宝身体发育良好,已经具备添加泥糊状食物的条件。

宝宝进食时间很规律,夜间不再需要喂奶;宝宝的体重已经超过了14斤;宝宝看到食物时,头向前靠,流口水,甚至张开嘴巴很想吃的样子,能很好控制头部转动的方向。

【误区三:宝宝边吃奶边排便是身体不好】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宝宝,常会吃奶后就排便甚至边吃奶边排便。妈妈就担心宝宝是不是身体不好,有些妈妈甚至乱给宝宝吃药。

【科学育儿小建议】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每次进食后不久就会排便或是边吃边排便,这是胃结肠反射造成的。每当胃部有食物进入时就会刺激消化系统活动,而引起排便,以后随着消化系统功能成熟会好转。

新手父母要学会看懂宝宝的大便,对了解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好的帮助。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多为淡黄色黏稠状,中间夹杂着一些细小的颗粒,有时稀如米糊状,有奶瓣。母乳喂养的健康宝宝排便次数一般比较多,每日次数可频繁至10~12次。只要宝宝精神和食欲好,体重增长正常,这都属于正常现象,父母无需过度担心。

喂配方奶粉的宝宝的大便通常褐色或黄色,质地比母乳喂养的大便黏稠。而不同宝宝的排便规律也有较大的差异。父母在护理宝宝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宝宝的体重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

6个月宝宝的护理误区

如果对小月龄的宝宝护理不当,毛病就很多,妈妈会很劳累,宝宝未来健康发展要付出更大的努力。6个月之内的婴儿,护理要避开这些误区。

【误区一:新生儿黄疸不用重视】

很多老一辈的人告诉新手父母,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只要多晒晒太阳就好了,不必太重视。

【科学育儿小建议】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情况。但它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手父母要学会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基本区别。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无须紧张,但病理性黄疸应引起重视,及时处理。

新手父母要学会观察宝宝黄疸的情况。具体可以这样做:要在白天很亮的自然光线下观察。如果新生儿肤色深不易观察,可用手指轻压皮肤后放开,即可发现有无黄疸现象了。

【误区二:宝宝一哭就抱不好】

很多老人告诉年轻妈妈,宝宝不能一哭就抱,否则会惯坏他的,以后就很难带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科学育儿小建议】

宝宝的哭是语言,是在向爸爸妈妈诉说,是对爸爸妈妈的倾诉,父母当然要及时回应。新手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哭声。听到宝宝哭,要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解读宝宝的哭声,并做出恰当的回应。

嘴里说着,手上做着,父母每一次的积极反应,对宝宝的心智发育都是一次最好的开发。在照顾二宝的时候,我通常是这样做的:

宝贝是不是尿了,让妈妈看看,噢,真的是尿尿了。不怕不怕,现在妈妈给你换尿布。宝贝饿了吗?来来,妈妈给你喂奶,吃饱饱的。宝贝想妈妈抱抱,是吗?好,妈妈抱着宝宝一起玩。

父母这样面对宝宝的哭,和宝宝进行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并逐渐产生对父母的依恋感情。

【误区三:宝宝吃手,要立即纠正】

有些妈妈看到宝宝总是喜欢啃自己的小手,认为这个行为不卫生也不利于身心健康,于是想方设法纠正宝宝吃东西的行为。其实,小婴儿吃手,其实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一过性行为,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父母不要盲目干涉。

【科学育儿小建议】

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让手自由活动,这对宝宝大脑发育有很重要的意义。2~3个月的婴儿吃手很自然,这是孩子的探索行为,不需要阻止。4~6个月的婴儿吃手是感知力发展 。

父母要勤给宝宝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同时,还可以给宝宝提供适合的玩具,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把小手解放出来。

小书虫妈妈温馨寄语:

新手父母由于缺乏养育经验,往往在宝宝的喂养和护理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实,只要新手父母肯用爱心和细心找到适合宝宝的养育方案,都可以培养出聪明、健康的宝宝。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