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二胎后失眠,杭州妈妈看见床就恐惧!去年杭州七院接诊近8万人次,​睡眠障碍患者呈现4个新变化

时间:2022-03-19 10:17:02来源:北青网

你一般几点入睡?有多久没睡个好觉了?

调查显示,当下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问题俨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中有60%以上存在睡眠问题,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失眠。

“确实,睡眠障碍的人群越来越广,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失眠之后出现焦虑情绪的人也越来越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毛洪京主任医师提到。

去年接诊近8万人次就诊

患者呈现四个新变化

2011年,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落户浙大精中(杭州七院),转眼,诊疗中心已为患者服务11年。

从最开始一年几千的门诊量,到去年接诊近8万人次,递增的数字背后,是全社会对于睡眠障碍问题的关注。

回顾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这11年来的接诊情况,毛洪京副院长颇有感触:“以往,大家觉得睡不着睡不好,熬一熬就过去了。但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提高生活质量,‘不光要睡得着还要睡得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家对睡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睡眠问题主动来就诊的患者逐年在增加。”

毛洪京副院长表示,近年来,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接诊的患者也呈现出了新变化、新特点——

1. 睡眠障碍就诊人群总体有年轻化趋势。以往就诊患者平均年龄在40-45岁及以上,如今,二三十岁来就诊的不在少数。去年接诊的8万人次睡眠障碍患者中,40岁以下占40%-50%,这其中,青少年患者又能占到三分之一。

2. 失眠之后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占比在增加。到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就诊的失眠患者中,近50%患者都伴有焦虑情绪,剩下的25%患者伴有抑郁相关症状,其余的25%,则包含了单纯失眠,以及复杂的睡眠障碍,如药源性失眠等。

3. 随着对睡眠的关注,睡眠治疗普及性增加,药物不规范使用导致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有所增加。

4. 嗜睡人群比例在增加,青少年嗜睡问题日趋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人数也在增加。

青少年嗜睡问题日趋严重

17岁男生行为异常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其实是患上了发作性睡病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睡眠医学科主任、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副主任余正和副主任医师统计了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门诊主诉嗜睡的近300例青少年患者,除了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等嗜睡症外,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是因为睡眠剥夺引起的嗜睡,还有三分之一则是双相情感障碍、不典型的抑郁症等情绪问题共病的嗜睡。

“有些睡眠障碍疾病被表象所掩盖,而基层医生对疾病的了解不深入,往往导致误诊。”余正和说道。去年,余正和曾接诊过一个17岁的男生小杰。

进入初三后,小杰开始嗜睡,不让他睡觉就会发脾气,甚至骂人打人,有时还会说些胡话,说自己看到龙了。他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表现,只要别人开玩笑,他一笑,双腿就瘫软倒在地上。

家人把小杰送到当地医院,因为有“幻觉”,被诊断为精神分裂;会无缘无故倒地,又被诊断为癫痫。各种药一通吃,小杰反倒越来越嗜睡,脾气越来越大,人也胖了一圈。

经人介绍,家人带他找到余正和门诊,诊室里,还没问两句,小杰又睡过去了。而问到关键问题时,他一激动,腿一软又倒地了。

“根据病史和他的表现,我当时考虑可能是发作性睡病。”当天,余正和就把小杰收治入院,白天做小睡试验,晚上做睡眠监测,还为小杰做了基因检查。最后的结果:发作性睡病1型,伴猝倒发作。

明确诊断后,余正和为小杰制订规范的治疗方案,保证夜间睡眠治疗,白天用一些抗猝倒和兴奋中枢神经的药物治疗嗜睡,小杰的病情慢慢好转。出院后回家休养半个月,小杰复学了。之后的电话随访得知,小杰病情稳定,学习成绩也稳中有升了。“发作性睡病是嗜睡症的其中一种,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03%,多数在青少年发病,男性好发,15岁左右和35岁左右是两个发病高峰。每年寒暑假,我们一个月都会接诊五六个发作性睡病的患者。”

股市波动大

38岁男子持续睡不好

一天要测十八九遍血压

毛洪京副院长的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失眠患者,失眠和血压升高有关。“要么失眠后出现血压升高,要么是确诊高血压后,伴随失眠的出现。”

上周,毛洪京副院长接诊了一个38岁男患者田先生,从事金融行业,因为失眠两个月,入睡困难,白天早醒来就诊。

详细了解病史,这不是他第一次失眠。2015年,因为股市波动,田先生情绪激动时,感觉一股血往脑门上冲,还头晕,去医院就诊时被查出高血压,从那时起,他经常晚上睡不着。后来,股市趋于平稳,睡眠好转了一些,但降压药一直在服用。

最近一两个月,股市又波动得厉害,他失眠的问题又出现了,晚上持续睡不着,还总担心自己的血压,一天要测十八九遍血压,一高就紧张,多次去医院急诊室就诊。

哪怕连续测了血压是稳定的,他也担心晚上睡觉时会不会突然脑溢血,时时刻刻担心脑中风,越担心越睡不着。眼见着身体被失眠拖垮了,田先生找到毛洪京副院长门诊。

“这样的病人在临床很常见。就这个患者来讲,很仔细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较高,做事情比较急躁,7年前因为职业关系出现高血压、失眠,这次还是同样的关系出现血压和睡眠波动。综合评估,他有焦虑的个性基础。”

毛洪京副院长为田先生制订了系统治疗方案,首先适当用点药物,让他能入睡,然后配合认识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多管齐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因素,这个患者是因为紧张导致的血压升高。当血压升高,出现易怒、紧张、担心等情绪,失眠就会成为另一个症状,随之而来。”

每晚只能浅睡2小时

二胎妈妈失眠到看见床就恐惧

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异态睡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性睡病等,是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接诊最多的睡眠障碍问题。

余正和主任的门诊,主诉失眠来就诊的患者占了大头。有个患者钱女士让他印象深刻。

钱女士36岁,是一家企业高管,2013年,钱女士生完二胎后,睡眠一直不好,晚上入睡困难,白天就没精神。为此,她跑了不少地方,中药西药保健品、物理治疗等等,反反复复治疗、尝试,但失眠问题没有得到改善。晚上的睡眠时间也从开始的五六个小时减少到两三个小时,到后来只能浅睡2小时。

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钱女士看到床就很恐惧,越恐惧,越睡不着。到后面继发了焦虑情绪,经常心慌胸闷,甚至惊恐症发作。

去年6月,钱女士走进余正和主任门诊。经过系列规范的评估,她被诊断为慢性失眠。根据她的特点,余正和为她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建议她参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线下团体治疗模式,连续6周,每周一次治疗,同时短期配合服用安眠药。

“像这位患者,之前的治疗不规范不连续不彻底,加上二胎后激素水平波动,对睡眠过度关注,导致她的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通过短期药物辅助,长期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来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睡眠,改变错误的行为方式,从而激发患者本身的睡眠,恢复睡眠。”

6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钱女士逐渐停了安眠药,半年后,她给余正和寄来感谢信,睡眠正在慢慢好转中。

余正和表示,国际国内的指南,都把认知行为治疗当做一线的失眠治疗方案。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团队对慢性失眠的诊治,以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为特色的,有一套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去年,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服务了1100多人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失眠患者前来参与线下团体课程。

很多疾病都和睡不好相关

良好的睡眠有四大要素

2022年2月25日,杭州市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在杭州成立,毛洪京副院长当选第一届睡眠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余正和主任当选副主任委员,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成为主委单位。

“睡眠障碍,我们倡导评估后的规范化诊疗。每个睡眠障碍背后都有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真正实现‘治本’。”毛洪京副院长说道。

“长期睡不好,很多疾病都会随之而来。”余正和主任介绍,很多情绪问题都和睡眠相关,睡不好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也会增加;此外,睡不好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也有影响,慢性失眠人群,患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的风险会相应提高。

如何保持良好睡眠?余正和呼吁大家保持四要素:

1.固定节律。固定时间睡觉起床,不要破坏生物钟,三餐饮食也要规律。

2.睡眠动力。白天清醒时间越长,晚上睡眠的时间越足。失眠的人不建议午睡。

3.身心放松。睡前还担心这担心那肯定睡不好。

4.适当运动。运动尽量在睡前4小时内完成。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