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不要让妈妈和孩子分开,一个震惊世界的恒河猴实验,说明了一切!

时间:2022-04-04 10:16:22来源:爸妈营

Tinco

爸妈营创始人CEO

第一届新概念一等奖,互联网人,白领妈妈。从1人到1个团队,专注耕耘爸妈营至今。有娃后的爱好:迪士尼、乐高、游轮、绘本、英语教育。

前天开始,网上传了很多疑似上海某处,孩子和妈妈被分开隔离,但又拥挤在一起的视频、照片等大量内容。

虽然已经辟谣说这不是隔离,而是儿科病房内部调整的现场,但是即使不是隔离,照片视频内一张床都有3个孩子,场面也是非常混乱。

而上海妇联表示“已经注意到此事,正在协调处理”。我在第一时间就看到过一个妈妈求助的抖音账号,但是我今天去求证的时候,该账号已经改了名字头像并设置了私密。

@Tinco亲子日记

有一个震惊世界的【恒河猴实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希望让有关方和更多人知道和警醒——

无论有多少困难,不要让妈妈和宝宝们分开!

19世纪,当时流行着一种说法。

“婴儿只应该对食物产生依恋,

只要食物充足,母亲是可有可无的。

而且过度的亲情只会溺爱孩子,

使得孩子在成年以后,

丧失独立自强的精神。”

提出者是被称为教育界大师的约翰·华生,在那个年代被誉为仅次于佛洛依德的心理学领军人物。

他用了一个著名的“小艾伯特”实验,让很多相信了上面的观点,并进一步延伸出了「哭声免疫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已经被认为是明显错误的育儿方法。

直到1959年,心理学家哈洛做了另一个实验,就是另一个著名的、极具争议的【恒河猴实验】,才真正打破了这一认知。

当时恒河猴实验之所以令全世界震惊,也是因为恒河猴和人类的基因高度相似,实验过程和结果也非常严谨,所以结果一出,就非常令人信服。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哈洛把一部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她们的妈妈进行了分离,出生以后,就让这些小猴子独自生活在笼子里,但是吃喝等均为正常。

几个月后,这些小猴子和正常的小猴子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这些和妈妈分离的小猴子们,在遇到其他猴子时,目光呆滞,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同类相处与接触。

并且这一批小猴子都无一例外地对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恋。他们都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包着自己的身体。

当哈洛想要换掉一些弄脏了的毛巾时,这些小猴子全部都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它们害怕地尖叫,缩成一团,努力想要保护自己的毛巾。

这在当时引起了哈罗的好奇,因为毛巾并不能吃,小猴子们为什么如此依恋毛巾?

这个情况想必很多妈妈们也经历过吧?

就像我家的斯嘉丽,从婴儿时候开始,也喜欢抱着几块毛巾,而且那几块毛巾本来是外公外婆随手放在床上盖肚子或者擦口水的。

后来想要换几块新的给她,她也不肯,会闹。有两块睡觉一定要抱着。

很多爸妈都能观察到我家这样的情况,对于小婴儿来说,对于某块毛巾或者某个绒毛玩具的迷恋,以往是无法解释的。

但是看了恒河猴实验,你就能明白是为什么了。

正是这两块毛巾,让哈洛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毛巾给小猴子宝宝们的感受,类似于妈妈的抚触?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更加巧妙的“代母实验”。

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

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刚开始,小猴子们大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

小猴子们只在饥饿的时候

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

其他更多的时候

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

似乎“无用的抚触”,

比“有用的奶水”显得更为重要。

这个实验现象,和华生的理论完全相反,使得哈洛大为惊叹,于是他又想出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和助手们用一些装置吓唬小猴子们,结果发现——

小猴子们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

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

会立即冲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

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下图是哈洛用一只电子小狗吓唬小猴子,而小猴子紧紧抱住了绒布妈妈,而不是有奶瓶的铁丝妈妈。

甚至,哈洛最后拿走“绒布妈妈”,只留下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用装置去吓唬小猴子们,但发现小猴子们就算吓得瑟瑟发抖,也不会去抱着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没有了“绒布妈妈”,小猴子们只能蹲在地上缩成一团,一边颤抖一边尖叫。

这个著名的“代母实验”,让哈洛得出了一个结论——

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温柔的接触,

是婴幼儿们天然的需要。

哈洛的实验到这里还未结束,他继续跟踪这些小猴子们。他发现那些在绒布妈妈陪伴下长大的猴子,也出现了自闭、抑郁、自残等心理问题,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

哈洛在各种苦思冥想之后,再次改进了实验,他给“绒布妈妈”增加了一个摇摆的功能,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

最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也就是说,充满互动的温暖抚触,才是孩子精神稳定、有安全感的根源。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

用他的原话说就是——

“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

触摸、运动、玩耍。

只要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

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但是,你以为这就完了?

哈洛还没有停止实验。

他继续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批新出生的小猴子一出生就和母亲分离,关在笼子里。直到8个月再给它们钢丝妈妈和绒布妈妈,然后再用一些装置吓唬这些小猴子们,结果呢?

结果是,这些小猴子并没有扑向任何一个“妈妈”,它们只是缩成一团、瑟瑟发抖,绝望地尖叫。显然,一出生时没有接触温暖的抚触,这些小猴子就完全不懂得如何寻求温暖了。

哈洛的结论是——小猴子一旦和“妈妈”分离超过90天,就等于是错过了产生陪伴和心理依赖的关键期,这种分离所造成的伤害,就没有办法弥补了。

最后,哈洛还依依不饶地继续做了一个实验,他给“绒布妈妈”加上了发射铁钉 和喷冷气 的功能,使得这个绒布妈妈变成了“坏蛋妈妈”。

这些功能启动时,小猴子们被吓得四处逃窜。但是哪怕小猴子们被攻击时会躲得很远,只要攻击停止,他们依然会立刻跑回绒布妈妈旁边抱着它。

哈洛以此实验来解释,即使一些爸妈会打骂、虐待一些孩子,但孩子们依然会无条件地爱自己的爸妈。

在哈洛的实验公布后,华生的实验结论彻底被否定了,美国的家长们终于舍弃了哭声免疫法等一系列冷酷而功利主义的育儿法,转而理解孩子对于母亲和温暖抚触的天然需要。

当一个幼小的孩子,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内心恐惧是无以复加的,因为对身高不高于1米的孩子们来说,看所有成人都是巨人,看所有的事物都是毫无情感的。只有家人温柔的抚触,才能解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如果有妈妈的陪伴,再困难的环境,他们也能支撑下去。

但是如果没有家人的陪伴,哪怕是一次打针,也可能让孩子彻底陷入恐慌。

所以,如果知道了这个实验结果,还有人会让幼小的孩子和家人分开隔离吗?

大家都懂,这些天,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适合说,所以,愿今天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的家庭。

最后,我想用哈罗自己的话来结束本文吧!

1958年,哈罗当上了美国心理协会会长,他在协会年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爱的本质》的致辞,轰动一时,这篇致辞的结尾是这样的——

“不管历史如何走向,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接窥见到了爱的本质。”

恒河猴实验的最终结果证明——“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只要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感谢你阅读我的文章

我是爸妈营的创始人Tinco

一个爱玩儿、爱教育的创始人妈妈。

我的个人小号,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撰写,探校等内容第一时间首发在小号。

我和斯嘉丽的最新视频

樱桃杏梨李海棠花,怎么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