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2刷《隐秘的角落》,我发现了细思极恐的“育儿结症”~

时间:2020-08-18 16:17:08来源:趣口才官博

前段时间非常火的《隐秘的角落》,我刷了一遍原著小说,说实话,真的很好看,朱朝阳这个角色是我特别喜欢的,有时候总会想,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思来想去我发现朱朝阳不简单。

朱朝阳的成长

朱朝阳是妈妈养大的,妈妈对孩子的付出是真诚的,然而,这种情形,会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绝对正确”并且“不准反驳”的情况,这情况是不是很熟悉,因为不光单亲离异家庭,在原生家庭中也很普遍。

亲子之间会形成一种非常不正常的扭曲沟通,孩子会因为“懂事”而掩饰错误,压抑内心,就比如朱朝阳不理解周春红为什么当初非要逼着丈夫签字离婚,但他一直不敢问。

周春红因为儿子隐瞒了太多,她离婚是因为丈夫出轨,但她从来不和朱朝阳说,所以朱朝阳只看到了妈妈“不对”、“强势”的一面,却又从来不敢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有些不能调整的认知,时间长了会扭曲,甚至形成病态。

朱朝阳的转折

因为无法沟通,无法调整,朱朝阳内心的片面的、被扭曲的、被压抑的、没有调整过的认知被无限放大,所以才会逐渐走向一条,被很多网友认为是黑化的——自我美化、自我合理的道路。

沟通,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欠缺的,良好的沟通可以让一个人有机会去学习如何调整认知,如何理解世界。

可惜很多家长,只是让孩子去看书,去学习,忽略了沟通,忽略了教孩子如何表达,这样,一个大人眼里从不犯错懂事的“好小孩”,可能是最恐怖的“坏小孩”。

在近些年的新闻中老实孩子犯罪案件的也非常多,亲人乃至于父母受采访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孩子平时很懂事”。

育儿病症

其实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都在“语言表达”这件事情上,大人不会说、小孩不会说,就会造成很扭曲的误会。

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光大人需要即时正确表达,孩子也一定不能失去表达的勇气与能力。

胆量这个问题,我不说方法了,方法太多了,也都好用,如果想了解锻炼说话勇气的方法,可以留言说一下,人多的话,我出一期,今天我重点说,培养孩子表达的能力。

引导孩子锻炼说话的方法

尽可能多的描述进行言语扩充

和孩子说话,增加动词、名词、介词、形容词将内容丰富起来,配合表情、手势、实例解释给他,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明白意思并试图学习使用了。

例如:

扩充前:这是一只青蛙

扩充后:你看,这是一只绿色的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有大大的嘴巴,发出呱呱的声音,还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延伸方法:词组变化、句式变化等。

多模态融合

首先要明白,我们感知这个世界是靠的什么?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等的综合配合,这也被称为多模态融合。

利用多模态融合,利用人类感知特点,与孩子沟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讲ppt课件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容易犯困,精神不集中。

因为信息的视觉(ppt演示)和听觉(老师的讲解)不同步,而信息同步的视觉和听觉会吸引大脑的注意力,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声形并茂”。

为什么短视频受到各类年龄阶段的人的喜欢,而书本、音频渐渐被忽略,因为视频是文字、解说、音乐、画面的模态融合。

单纯的文字,信息量太少,单纯的画面,转场太烦躁,解说+画面,解说和画面不同步,解说+音乐+画面+字幕,简直美滋滋。

趣味小知识:人偶剧、双簧,其实就是利用了一种听觉与视觉的感知差产生的艺术效果,因为在我们脑海的固定模型是:要发出声音,就得张嘴,所以我们会认为人偶在说话,双簧是不说话却有声音。

用到教孩子说话上,也就是利用感知多模态的这种特点,除了声音,在其他感觉上也要下功夫,所谓的带孩子见见世面,何尝不是听觉和视觉结合的一种呢?

除此之外:让孩子参与角色扮演、蹲下来平等对话、智能AI学习课件、亲子互动,都可以用多模拟态来解释,如何与孩子沟通,真的可以学学那些上网络直播课的老师。

我查过很多资料,教孩子说话,与孩子沟通,大多都是通过“人”这个角度说的,何不试着从“生物”角度出发,理解孩子不善于表达的本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