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8 20:17:35来源:有书
文 | 孟臣 · 主播 | 童颜
前两天,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心酸的新闻。
杭州有个10岁的男孩,期末英语考了90分。
在大多数人看来,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90分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坏。
但是,他却遭到母亲劈头盖脸一顿痛骂。
成绩不佳已让孩子感到心情抑郁,再加上妈妈的责骂,更令孩子觉得无比难受。
他趁家人不注意时,放下书包,摘下手表,给妈妈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字条的内容令人揪心又心疼:
“妈妈,我离家出走了,我去了一个你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
妈妈发现字条后,急得连忙报警,万幸,警察在一条小河边找到了孩子。
看过一句话:
“最亲近之人的打击、谩骂、否定,足以能摧毁孩子的精神和肉体。”
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时,作为父母首先应给予孩子的是安慰、鼓励、支持。
而不是在伤口上撒一把盐,让这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味地责骂与贬低,只会戳伤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自以为的激励,都会变成伤害孩子最锋利的武器。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
你的嘴,就是孩子的风水
心理学中有个“镜中我效应”,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评价和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通过他人对于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来完成自我评价。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最直观的一面镜子,父母对于自己的评价,便是孩子对于自身最直接的认知。
如果父母的言语是积极与正面的鼓励,孩子同样会以阳光与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和生活;
如果父母的言语是消极与否定的贬低,孩子的世界便会面临黑暗与无助的困境。
著名导演谢勇的作品《语言暴力》中,他对沈阳市少管所扣押的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都遭受过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太丢人了!”
“你是猪脑子吗?”
“废物,怎么不去死!”
……
这些脱口而出的话,就像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刀子,将孩子不知不觉雕刻成父母口中的样子,也亲手将孩子推入了犯罪的深渊。
教育家尹建莉说: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
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这种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用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
用打骂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固执叛逆;
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备下变得心理扭曲。
父母永远不会知道,你的一句伤人话,将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塑造孩子怎样的人格。
如此一来,毁掉的不只是孩子的自信,更是孩子一生的路。
你的嘴,让孩子不再爱自己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女孩。
她从小学习很优秀,排在班级前几名,偶尔一次成绩掉到第十名,父亲的脸就会变得阴沉。
父亲草草签名后,就把试卷往地上一扔,还让女孩好好反省。
这一扔,就像把女孩子的尊严丢落一地。
自此之后,女孩把所有的心思花在学习上,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亲的一句鼓励。
当她胆怯、自卑时,父亲说,她不如别人开朗,像个闷葫芦。
当她考到第三名时,父亲说,别人总是第一名,要向别人学习。
当她见到客人脸红怯场时,父亲说,别人家的孩子能说会道,她嘴笨得不行。
青春期后,女孩开始封闭自己,不与同学来往,不与他人交流沟通。
久而久之,她开始刻意讨好迎合别人,失去自我,在哪都抬不起头来。
父母习惯性地贬低式打击,将孩子的自尊与价值碾碎了一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
“一个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一生都学不会爱自己。”
不断地贬低,会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不断地否定,会让孩子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一个被父母摧毁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他们对未来是迷茫的,对人生是无所谓的。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
“那些失败者——精神病患者、犯罪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价值感才是一个孩子不会放弃自己,不会迷失自己,不会视自己为废物的原动力。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父母对孩子客观的认知和评价。
孩子不是动物,用驯服的教育手段,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是错误时,他会逐渐弱化对自我的维护,对未来的憧憬甚至对生命的希冀。
不断地贬低,让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不断地否定,让孩子丧失了对自我的追求。
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正面管教》有言: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知名教师王金战也曾分享过这样一组数据:
一个经常得不到鼓励的人,他的潜能仅被开发20%-30%;
而一旦得到鼓励,他的潜能会被开发到50%;
如果这个鼓励来自家庭,那么他的潜能会被开发至70%-80%。
还记得去年高考最强大的一匹“黑马”吗?
浙江宁海中学的赵启琛同学,他在高一时,常常在班级里垫底。
却在高考时,以全校第二的成绩逆袭考入清华大学。
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一路支持与鼓励他的妈妈。
赵同学说:
“坚持信念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妈妈从来不会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责骂我。
在我迷茫时,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给我最温暖的拥抱。”
作家菅原裕子在她的著作《让男孩听进去,让女孩说出来》中说:
“父母最重要的使命是给予孩子支持与肯定,那是一种传达给孩子爱的行为,体会到爱的孩子,一生都会幸福生活。”
教育孩子没有什么奇迹与捷径可言,唯有父母用爱、用心去肯定孩子、支持孩子、鼓励孩子。
一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自信,有时候比才华和天赋更重要。
只有在充分鼓励与肯定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会拥有完善的价值观、独立的人格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一切,都是令孩子激发出无穷潜力与自驱力的源头。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坚定的支持和肯定的结果。
对孩子好好说话,给予孩子一定的赞美,才是孩子一生的阳光,才能温暖他的每个冬天。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幸福、自信地活成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勇敢前行。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10-28 20:17:35
2021-10-28 20:16:51
2021-10-28 19:46:44
2021-10-28 18:46:44
2021-10-28 18:17:47
2021-10-28 18:17:00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10-28 20:17:11
2021-10-28 19:46:46
2021-10-28 18:46:46
2021-10-28 18:18:09
2021-10-28 18:17:21
2021-10-28 17:46: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