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20:16:07来源:中国扶贫基金会
2022年初,新蕾出版社推出了小说《云顶》。该书作者殷健灵,在新蕾社的邀请下于2020年9月、2021年4月分2次进山,前往贵州和四川的大山深处,了解童伴妈妈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最真实的感受,创作了感人肺腑的儿童小说《云顶》。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专访 | 殷健灵:我为什么要三次写留守儿童?》,作者江玉婷
《云顶》殷健灵 著
殷健灵:我为什么要三次写留守儿童?
殷健灵
殷健灵祖籍江苏,生于上海,张嘴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有说得太快时,才会偶尔在句尾露出“侬”“啦”的余音。2012年,殷健灵第一次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自发前往贵州大山,在这里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全校45名学生,除了校长,村小只有2名教师,复班教学。其中一位老师生病请假,空出了一张床铺。那一周,殷健灵就睡在空床铺上。宿舍有一个水缸,盛着山上引的泉水,喝前要加明矾过滤。学校处处显露出贫瘠的面容,厕所是茅坑,一个大缸上放两块木板。学校提供一顿午餐,一到中午,教师会站在灶台上,用一柄铲子炒饭,这样大的铲子通常用于铲煤。这一路,殷健灵发现,人生路上有另一种形式的出发和抵达。在她看来是困境的当下,他们仍在感受生命的美好,带着不加掩饰的笑容,坚韧地生活。
2012年贵州黔西县化陇村
2020年9月、2021年4月,殷健灵分2次进山,前往贵州和四川的大山深处,前后一共待了20多天。与8年前相比,这一次进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不到10年,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变,但关于留守儿童方方面面的问题仍旧存在。
元顶小学
《云顶》里,殷健灵写到了李千万,这个男孩的身世是现实生活的缩影。父亲在城里打工,替打群架的小兄弟出头,被人用刀伤了颈动脉,还没送到医院,人没了。父亲意外离世,留下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妻子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后来,爷爷奶奶发现大孙子李千万越长越像儿媳改嫁的男人,心里有了结,又无言说,于是对两个孙子区别对待。本就失去了父母,又因为猜疑,李千万失去了最后的避风港,无处可去。
现实生活中,浩浩的父亲是一个老光棍。长年外出打工,因为穷,存不下钱,三十好几娶不上媳妇,而他又想留下根,有一个孩子。他在女人家帮工,白干了3年,最后拿到的工钱是一个孩子——女东家给他生了一个孩子。生完孩子,东家把孩子扔给男人,不再管别的,他只有抱着孩子离开。一个老光棍难以照顾好一个孩子,他还需要打工。于是,他把浩浩送到了元顶小学。
元顶小学
刚到元顶小学时,浩浩瘦小,一看就发育不良。穿的衣服偏小,衣服绷在身上,头发是脏的,指缝也是黑的。殷健灵到元顶小学,每晚睡前给孩子洗脸。没过两天,浩浩就和殷健灵混熟了,每天黏着她,闹着要抱抱、要抱抱。学校孩子多,教师少,根本抱不过来。在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身上,他尝到了久违的母爱。殷健灵说:“你很明显感到,这些孩子身上爱的缺失。”
看着那些被母亲抛弃的孩子,殷健灵会有震动,“在我们脑海里会有一种观念,母爱大如天,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但在这里,母爱失灵了。失去丈夫以后,为了脱离家庭,孩子成了一件可以被切割的物品,能够清晰地被剥离出去。殷健灵不想从道德层面评判,这样的选择与善恶无关。“道德评判是虚弱的,假若你没有经历过那种真正的生存困境,或者是真正处在她们的境地,你其实是很难去评价当事人的选择。”作为一个写作者,殷健灵选择尊重。
童伴妈妈,一定程度上破解难题
20多年前,陈果、张蓉夫妻放弃了火锅店的生意,回家乡建了一所留守儿童小学。初心所在,是还给自己孩子一个完整童年,给村里留守、困境孩子一份陪伴和关爱。2016年1月,张蓉成为了村里的童伴妈妈,自此初心更加坚定。殷健灵除了在元顶小学生活,也跟着在贵州绥阳县各个村落进行入户走访,这是童伴妈妈的日常工作之一。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着以孩子为中心的不同难题,这需要童伴妈妈们个个身怀绝技。“迈开步子,翻山越岭;亮出心子,耐心交谈;拿出法子,包容引导,放下身子,体察事情。”童伴妈妈张蓉给自己的入户工作总结了这样一个“方法论”。当然,除了入户家访,童伴妈妈们还需要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协调解决个案需求等等,真正为孩子们做实事,做好事。
在见到李前梅之前,殷健灵就知道她身上有故事。“当时给我介绍这些童伴妈妈,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她,为什么?因为她曾经是个留守儿童。”殷健灵讲到一张“童伴妈妈”的宣传海报,李前梅笑着,背着一个背篓,背篓里是她的两个孩子。
童伴妈妈李前梅
李前梅1996年出生,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逢年过节都很少见面,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她常被小朋友们嘲笑没人管,回家跟爷爷奶奶哭诉,他们却不以为然,长期以来她变得有些自卑。
李前梅入户家访
所以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便义无反顾的选择留在家乡,后来又成为了一名童伴妈妈。现在的她,脸上总是挂着笑,村里的孩子们叫她“孩子王”,她也成长为一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童伴妈妈这份工作对她而言,是守护村里的孩子,更是治愈了童年的自己。
殷健灵给童伴妈妈李前梅的手写留言
道阻且长,但总有希望在发光
小说的最后,殷健灵给故事画上了一个理想的句号,但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依旧存在,童伴妈妈依旧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尽管如此,童伴妈妈这支扎根农村的妇女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有更多像张蓉、李前梅这样的人愿意成为“全村孩子的妈妈”,通过培训赋能,实践经验,她们也在变得更加专业。同时,有越来越多像殷健灵这样的人,愿意通过不同的方式为留守儿童发声,从而触动、影响更多人。我们相信,道阻且长,但总有微光般的希望在闪烁,终有一日汇聚成星海,照亮每个留守儿童的天空。
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童伴妈妈项目”,通过培育农村妇女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采取“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以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为保障,建立村级留守、困境儿童监护网络,确保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最后一公里。项目启动至2021年12月底,在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北、安徽等10 省 106 县 1379 村开展童伴妈妈项目,惠及近 75 万余名儿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3-29 20:16:07
2022-03-29 18:46:33
2022-03-29 18:17:06
2022-03-29 18:16:25
2022-03-29 17:46:04
2022-03-29 16:46:04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3-29 19:46:37
2022-03-29 18:46:36
2022-03-29 18:17:29
2022-03-29 18:16:47
2022-03-29 17:46:06
2022-03-29 16:46: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