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双11前夜,杭州妈妈为这些事崩溃了!为此,杭州市教育局将出一份“负面清单”

时间:2020-11-11 08:16:23来源:环球网

来源:钱江晚报

“晚上又要加班,娃的打卡咋办?”11月10日傍晚,也是双11正日子的前夜,杭州家长王珊(化名)突然收到了加班的消息,陷入了“日常崩溃”。

王珊家有一年级小学生,每天有读拼音、读故事的打卡任务。

“我和老公最近都很忙,经常晚上要加班,回到家都要十点、十一点了。奶奶只能管娃吃饭、睡觉,打卡完全不会操作。”王珊和老公商量再三,最后拨通了邻居的电话,“学校规定要7点半前打卡,只能让邻居帮忙录视频传我,我再打卡了!”

王珊说,孩子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每天的作业主要是读读背背,现在正在学拼音、自主阅读起步阶段,每天有复习拼音、自主阅读的任务,她一直觉得挺好,但是遇到夫妻俩都要加班,打卡没着落,又不想被老师在家长群里@,每次都要想各种办法找人帮忙!王珊说,她特别能理解最近的微博热搜“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每天祈祷着能按时下班帮孩子正常打卡,最怕突发的加班,那些时候,无处着落的“打卡”成了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长群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却在无形间成为了“压力群”。希望督促孩子们高质量地完成“非纸面”作业的打卡任务,却引发了家长的反感。

最近,有关小学生家长吐槽学校作业布置过多、每日打卡任务太重、教师要求家长“志愿者”打扫学校卫生等事情引发了大讨论。

家校沟通出现了哪些问题?家校共育该如何更好实现?家校双方如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11月10日下午,杭州市教育局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家校共育”座谈会,邀请了家长代表、老师代表及媒体,一起探讨积极、健康的家校共育观,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这些现象让很多家长心有戚戚焉

前期,杭州市教育局对当下家长们最困扰的问题做了调研,梳理了六大类现象。

1.家长群太多:钉钉一个群,微信一个群,班级一个群,年级一个群,甚至还有小队一个群。

2.作业负担重,要家长批改:表现为各科教师作业布置太多(包括书面、非书面);有的教师在群里上传作业电子稿,要求家长自行打印、批改并签名拍照上传。

3.打卡负担重:教师要求各种布置的任务都要拍照上传留痕,家长无暇顾及。

4.志愿者任务重:教师要求家长以志愿者的方式,家长打扫卫生、安全岗;假日活动小队,要由家长组织、带队。

5.竞争负担重:考试、作业情况在家长群里公开点名,组织各种竞赛,如一年级即举行八分钟口算竞赛、拼音竞赛、跳绳比赛(一年级就要求每分钟跳160下),给学生、家长带来较大心理压力。

6.班级管理家长参与过度,原本是教师的职责,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催其他家长缴学费、让家长提醒其他家长打卡、让家长代写学校活动报道等,家长代劳后教师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周一到周五排满培训班“赶场子”、

六年级就学初三的内容

座谈会上,大家的话题聚焦在了现在最热的“家长群”、“打卡”上。

一位妈妈说,“家长群”太多是个问题,但在吐槽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家长群”、“打卡”也有正向的作用。“比如班级的微信群,功能很强大,学校的通知、每天的中餐、每天的家庭作业,老师都会发在群里,这些可以说是家长的刚需。”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工具”的作用,为家长服务,摒弃一些不好的做法。比如,微信群里要约法三章,老师发出消息后不需要跟帖免得刷屏。

多位家长都提到了“减负”。

一位爸爸说,在他看来,身边很多家长说孩子负担重,不是学校的作业多,而是外面的培训班太满。“我认识几个孩子,不光周末,连周一到周五都排满培训班,每天赶场子,培训班作业都做不完。”这位爸爸说,在他看来,很多家长太盲目,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焦虑来源于“剧场效应”,看别人报了这个班那个班,自己也沉不住气了。

另一位爸爸分享了他的观察。“低年级孩子的家长特别焦虑,望子成龙,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到了高年级,慢慢接受现实,觉得孩子可能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不管是对孩子的要求还是自身的焦虑都有降低。”

一位六年级孩子的妈妈说,家长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我发现身边有孩子在超前学习,六年级在学初一的内容,甚至在学初三的物理,当发现你家娃啥都没学,是不是落后了,一下子真的会焦虑!”但是这位妈妈和孩子聊起来,孩子的一席话让她“醍醐灌顶”:“孩子说,妈妈,不是我落后,是他们太超前,我这样才是正常的。我觉得孩子区分很到位,心态很好。我做了个调查,发现至少在我们班里,提前学只是个别的现象。”

还有家长吐槽每学期的假日小队活动——虽然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出发点很好,但往往要家长来组织、带队,还要做小报等,对“手残党”很不友好。这位家长还表示,身边有不少假日小队的作业不是孩子们做的,而是“包给”外面的公司。“听说有的小队10个人,每人出200块找人做的材料。对孩子来说,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有很多坏影响!”

要让APP们来助力家校沟通,

而不是起反作用!

对于家长们的吐槽,老师们这么看!

一位校长表示,技术发展了,要让APP们来助力家校沟通,而不是起反作用,这个时候“纯化”和“简化”至关重要。比如在家长群里,规定只能发哪些内容,达到真正的有效沟通。在“简化”方面,将很多个群简化成一个群。同时,在“减负”上也要做“简化”,比如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开展分层布置作业。

千万不要给娃批改作业!请把质量把关交给老师!

多位老师表示,家校双方一定要达成共识,家长和老师都要遵守彼此的界限,不要越界。比如家长千万不要给娃批改作业,这“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方面会让孩子有依赖,不会自己检查,而且家长的时间也被耗掉了,对老师来说,第二天拿到的作业本全是已经订正过的,是全对的,会给老师一种假象。“老师需要通过批改作业,通过这样的教育信息反馈,发现学生们存在的知识点漏洞,去反思,这才有利于老师改进教学。”

“我们杭州话会问孩子‘作业做好了没有?’换成普通话,其实应该是‘作业做完了没有?’家校合力,家长只需要管数量(有没有做完),请把质量把关(有没有做好)交给老师!这样既有利于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习惯,又有利于老师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家长也能轻松,这对三方都有利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住。”

要给孩子浪费的时间,要允许孩子试错

一位校长说,家校共育的前提是有共识。

教育一定要在高度信任的环境下才能开展好,包括家校、亲子间都需要有高度的信任。

教育和很多事情不一样,它是需要允许“浪费”的,但是很多家长焦虑,不想要“浪费”。教育其实是一件高度“浪费”的事,孩子需要有“浪费的时间”,在活动中“浪费”时间,有自己的感悟才能成长,这是其他任何没法替代的。另外,教育还是要允许孩子不断“试错”。

梳理家校合作“负面清单”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校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不是出台文件规定哪些不能做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学校、老师、家长都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来办事,要相信学生的学业水平好坏和负担的轻重没有必然关系,不是负担越重成绩一定好。”该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教育部门将梳理家校合作中的负面清单,守住底线。比如坚决反对让家长批改作业、让家长到学校搞卫生、让家长代劳参与学校活动作为奖励孩子的一种方式等现象。下阶段,学校还要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好方法、好途径,更好地理解家长、换位思考,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杭州教育生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