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育儿丨婴儿黄疸还分种类?学会这些,宝妈轻松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时间:2020-12-15 20:16:24来源:健I康界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黏膜和组织黄染的现象。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1)胆红素生成较多:①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建立,体内氧分压升高,红细胞相对过多而被破坏。②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③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2)胆红素转运能力不足:刚出生的新生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像学中胆红素与清蛋白的联结,早产儿清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低,均使胆红素的转运能力不足。

(3)胆功能不成熟:①出生婴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②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含量低切活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将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转化成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③胆红素排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滞。

(4)肠肝循环增加:①出生婴儿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尿,粪胆原。②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将结合胆红素水解转化成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吸收入肝。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有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所致,可经胎盘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②新生儿败血症及 其他感染,细菌毒素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并通过破坏红细胞、损伤肝细胞而引起黄疸。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症,因母婴血型不合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②先天性胆道闭锁:目前认为与宫内 感染有关,是引起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原因,多于生后2周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③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④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⑤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3、维生素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有50%~60%的足月儿和大于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到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浓度上限,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但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2、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常﹥205.2μmol/L,早产儿﹥257μmol/L。③黄疸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⑤黄疸退而复现。⑥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根据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血型测定及特异性抗体测定有助于病因诊断。

防治要点: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提早喂哺及多喂葡萄糖水可加快黄疸消退。对病理性黄疸今早查明并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运用蓝光疗法、换血疗法、输适量的血浆和血清蛋白、使用酶诱导剂及中药等,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