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妈妈,我不买”6岁男孩懂事得让人心疼:穷养的孩子,都被养穷了

时间:2021-10-01 12:16:37来源:掌门1对1

 01 

开学快一个月了,儿子班上一个家长让我印象深刻。

家长会后,几个妈妈凑到一起聊起了天。内容无非是孩子上什么兴趣班,放假了带去哪里玩……

还顺道分享起孩子们喜欢玩哪些玩具,什么牌子的衣服穿着比较舒服。

一个半天没有开口的家长突然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

“如果给孩子花钱花得太多了,又是旅游、又是买那么多玩具,他们以后会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珍惜。特别是你们几个男孩的家长,没听说过‘男孩要穷养’这句话吗?”

我们几个家长听完后面面相觑。

紧接着,她开始分享她是如何“穷养”儿子轩轩的:

“我对轩轩物质方面的需求控制得比较严。孩子需要的衣服、书本、学习用具等物品我都是按需购买,至于旅游我们也会去,但必须考试分数达到我们的要求才可以。我的目的是让他知道,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你想得到就必须得有所付出,即使有钱也不是随便乱花浪费的。” 

一个家长尴尬地笑了笑,说:“确实,难怪你家儿子那么懂事呢!” 

是啊,她的儿子轩轩真的十分懂事。

几个孩子一起出去玩,我们的孩子缠着要吃冰淇淋的时候,轩轩虽然也很想吃,但是看看妈妈的脸色,默默退到一边。我常常听这个孩子说一句口头禅:“妈妈,我不买。”

他的玩具很少,孩子们交换玩具的时候,他会下意识补一句:“千万别把我的玩具弄坏了,不然我妈妈就不给我买新的了。”

有一次他来我家和我儿子玩,看着我家孩子成套的铅笔、学习用具时眼神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这样的“穷养”真的好吗?

想要的玩具不敢开口,喜欢的学习用具也不敢买,该有的快乐也从来不敢争取,总是小心谨慎地计较着什么。

说实话,我看着真的有些心疼,他也才是个刚上小学的 6 岁孩子而已。

勤俭节约本是好事儿,可问题是,过度的“穷养”会让孩子有严重的匮乏感。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懂事、不任性、顺从父母,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是悄悄在压抑自己合理的需求,变得“不敢要”甚至“不配要”。

这种自卑的心理一旦发芽,就会伴随孩子一生。

而一味的物质穷养,可能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心穷。

而这种心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02 

我有一个大学室友,逛街买衣服时,永远都在纠结到底该买哪件。

她经常都是从第一家店看到最后一家,把所有她喜欢的都试过一遍、对比完价格后,再返回去买那件她觉得性价比最高的,生怕会吃亏。

同行的室友如果在某一家店挑选得时间过长,她还会显得特别焦躁,不停地催促大家快一点,她还要去下一家看衣服……

如果当天她买到了心仪的衣服会显得特别高兴,如果没买到,还会一直苦着脸埋怨大家为什么没有帮她好好挑选挑选。

久而久之,几个姑娘没人愿意和她一起逛街买东西了……

另外,平时我们几个人买了什么东西,都会拿出来大家一起吃。而她买了什么好吃的,都是偷偷藏起来吃,生怕当着我们的面儿吃,要分给我们。

时间长了,我们嫌弃她小气,她也对我们处处防备,大家也很少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她了。

她成了寝室里被孤立的人。

毕业后一次小聚会,聊天中才得知,她小时候,妈妈从来没有一次把她喜欢的裙子买给她,每次都是货比三家后才选一条最划算的买,所以,她也养成了这样的消费习惯。

至于分享,她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也不常买好吃的,所以,一旦有了就自己藏起来一点。自己都不够,又怎么会愿意分给别人呢?”

……

这个姑娘,就是很典型的物穷导致的心穷。

从小物穷的孩子,会在血液里烙下穷的印记:不论日后有钱没钱,都会“穷”下去。

这类人往往有以下两种明显的特征:

1、 在物质消费方面,容易走极端。

心穷的人,要么长大后特别地铺张浪费,大量地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来满足小时候的物质匮乏,对自己是一种心理补偿。

要么就是不舍得为自己做一点有价值的投资,买东西永远都是图“经济实惠、性价比高”,很少会去享受物质上给自己带去的精神快感,永远都在纠结划算还是不划算。

2、 比较自私,不太容易舍得为他人付出。

在心理学上,心穷的人内心比较狭隘和自私,他们会不断地要求别人,并过多地索取,但自己却很难为他人付出。往往一发觉有人需要他帮助的苗头时,会马上拒绝、甚至浑身都在抗议,发出“别来麻烦我”的信号。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

心穷之人在日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更有甚者,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 

所以,父母们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了心穷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不提倡给孩子非大牌不穿、非美食不吃的育儿理念,但是在能力范围内,还是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物质满足。

别让他们因为“想要什么而永远得不到”而产生匮乏的心理缺憾。

也别让父母的“抠”,成为孩子一生的缺憾。

 03 

然而,真正的不穷养并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物质上富养孩子。

物质上的富养,也算不上最好的富养。

内心上的富养,才是最好的富养。

我曾见过不少家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的父母,给孩子买成百上千的童装眼睛都不眨,而当给孩子买书的时候,却嫌一本书只有薄薄的十几页,甚至只有图没有字,觉得太贵而拒绝购买,甚至去地摊上选一些便宜的盗版书。

他们宁愿每年斥巨资带孩子去国外度假,也不愿意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好好泡上几天。原因无非他们自己看不懂,更无法讲解给孩子,甚感无趣。甚至真的去了,也不愿意做攻略,只是带着孩子走马观花一圈就出来了,收获寥寥。

他们把孩子的富养建立在自己的标准之上,觉得只要在物质上是最贵的、最好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了足够意义上的见识。

殊不知,最好的富养是用知识富养孩子。

一代文豪金庸先生,小时候家境并不十分富裕,他从小在海宁县的一个小镇上读书,可以说,小学读的是菜市场小学。

但是,在金庸的家里,即使房子再小,父母也会留出书房,父母鼓励他阅读各种品类书籍,买书也从不吝啬……

除了父母买的书,儿童时期的金庸在父母的影响下,几乎把大部分的零花钱都用在了购买图书上。

这样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的金庸先生,即使身处战争的乱世之中,也不妨碍他日后成为一代学识渊博的“文坛圣侠”,笑傲江湖。

所以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高级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

比起用知识富养,给孩子一个情感充裕、精神自由的家庭环境,更是一种难得的富养。

父母关系稳定和睦,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不让他们整日活在父母吵架的恐惧阴影当中;

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带孩子多去不同的地方见世面,去体验、去锻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消极地打击他们的梦想;

允许孩子在父母面前畅快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无论对错,不让孩子沦为父母意志的傀儡……

黄磊夫妻,是出了名的富养孩子。

黄磊曾说过:

很多人都说我是富养女儿,但我觉得物质的满足是其次的,教育和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他们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父母的引导下,多多和妹妹都是从小爱看书,而且很多时候多多都是直接看英文原版书,睡觉前至少要看半小时的书。

▲多多睡前阅读▲多妹坐在绘本堆里看书

黄磊还曾描绘过心目中家庭生活最好的愿景:爸爸择菜做饭,妈妈洗衣晾被。

他在微博中这样说过:“我称不上美食家,但要成为那个一辈子为你做饭的丈夫,为孩子做饭的爸爸。”

哪怕家里完全请得起做饭的保姆,他也从来都是自己亲自下厨给妻子和孩子做饭。如果有工作在北京,他跟合作方提的条件也是要留出给家人做饭的时间来才行。

在黄磊的家里,女儿们可以染头发,可以化妆、抹口红:

可以无厘头搞怪、DIY,可以肆意地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

在两个孩子身上,没有让人讨厌的、娇生惯养的“公主病”,看到的只有美丽、自信、独立、多才多艺……

不得不说,这样的家庭环境、这样的教养方式,才是真正的富养!

不拘泥于只追求物质的满足,更追求“知识的富养”“内心情感的富养”“梦想的富养”“勇气的富养”“自信的富养”,将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给予孩子,让他们更好地去面对未来和人生……

不管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很难心穷。

 04 

最后,我想起了台湾作家刘墉对儿子的教诲:

我希望我的儿子未来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只龙虾吃得干干净净,让对方知道孩子见过世面;而当女朋友家龙头漏水时,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让对方知道自己绝非娇生惯养,而是有责任担当。

穷养,并不是让孩子处于物质匮乏、贫穷的生活状态,而是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规则,杜绝他们形成娇生惯养的习惯;

而富养,也不是让他们毫无节制地挥金如土,而是有一份见过世面的优雅和从容,不骄不奢,不卑不亢,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

父母就是土壤,孩子就是植株。充沛的土壤,才能滋养出心灵和精神充沛的孩子。

心穷,生卑微。

心富,孩子才有无限的潜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