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2 20:17:29来源:父母堂
又到了“你妈喊你穿秋裤”的秋天了。
一到秋天,天气降温,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冷,让孩子穿秋裤。即使孩子已经明确表达“我不冷,我不需要”,父母依然固执地认为“你肯定需要,你只是不肯承认。”
当A把观点强加给B,这是“投射”,当B认同并接受了A的观点,这就是“认同”。所以,投射性认同其实是一种关系互动。
在长期的投射性认同之下,孩子会用行为去“迎合”父母,穿上秋裤,并且在认知上慢慢认同这一行为。
不仅仅是“穿秋裤”,还有父母脑海或者潜意识中关于社会、自我或他人的信念和规条,往往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投射性认同”。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会慢慢地长成父母所认同、期待、描述的那个样子。
1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是我们的内在的关系模式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
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A)把自己认为的或是感受到的情感投射到另一个人(B)身上去,这另一个人(B)接受到这个信息后,在某种压力之下,真的会变成投射的人(A)认为的那个样子。
简单来说,投射性认同:我将我的东西投射给你,你认同了我的投射,并表现出我的意识或潜意识所渴望的行为。
而亲子关系中,“投射性认同”往往更加明显。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一个棒球冠军到监狱与罪犯见面,其中一个犯人问冠军:
“我从小也非常热爱棒球,我想知道你是怎样成为全美棒球冠军的,这曾经也是我儿时的梦想。”
冠军说:
“小时候我在打棒球时,不小心将球打到玻璃上,爸爸说:‘打得好!照这样练下去,你一定可以成为美国最棒的棒球选手!’所以,我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犯人听后,幽幽地说:
“我小时打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玻璃上,爸爸说:‘你再这样打下去,将来会进监狱的!’所以,我就来了。”
两个人小时候都有过同样的行为,但冠军父亲和犯人父亲看待孩子的行为时有着不同的“投射”。
那位犯人父亲把“打破别人玻璃会进监狱”这一认知投射到孩子身上之后,这层认知渐渐被孩子接受,并用“行动”来认同这种认知,最后,孩子也就成为了父亲所“投射”出的样子。
2
“投射性认同”典型现象:
越对孩子管得多,孩子越不成材
在很多家庭中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越对孩子管得多孩子越不成材。
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严格管理来源于对孩子自主发展能力的不信任,所以无法放手让孩子自主,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发展好自己,而这种“不相信”“担心”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这种投射的压力下,也就真的抑制了自己的发展,从而证明了父母对孩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投射性认同的过程。
孩子认同了父母的投射,并且渐渐变成父母潜意识里想象的样子。
意识上,父母会说,我当然想孩子好呀。
但是潜意识上面,父母可能会把孩子想得很弱,很糟,很需要帮助。
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的眼睛来了解和定义自己,父母的“反馈”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这面镜子里不断了解和认识自己。
父母看到镜子上不喜欢的“污点”(比如孩子被别人打了一下没反应,父母解释为“孩子太胆小,容易受人欺负”),就希望能擦掉这个“污点”(让孩子变得胆大,不被欺负)。
经过父母的多次“投射”,孩子就会在认知上逐渐认同,即:我是一个容易被欺负的人(这将来大概率会变成现实),我最好能够变得强势起来,才会避免吃亏。
这个结论是孩子透过父母看到的,父母对孩子的信念/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强有力”地塑造着孩子。
3
善用“投射性认同”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样子
1961年底特律,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交换课堂小测验并询问正确率。
前面的孩子都是25题、30题、全对......,到了黑人小男孩小本这里,却是“None——一个都没对”。
面对老师无奈的神情,和全班哄堂大笑,小本只好怯弱地埋下了头。
课后,同学们又团团围住他,嘲讽他是“全球最笨的小孩”。
这样的情况多了,小本也认为自己很笨,不可能跟得上学校的课程。
但是妈妈却坚定地告诉他“你是个聪明的男孩”,说这话时神情和语气都非常笃定,因为她就是这样觉得的。
即使被校长叫去谈话,妈妈也没有轻率地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或者表现出焦虑,她相信信念的重要性,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
“你不笨”
“你是个聪明的男孩”
“别人能做的,你也能做到,而且你能做得更好。”
渐渐地,小本开始相信:任何事情,只要努力,我也可以成功。
正是妈妈对他充满了信心,乘法口诀表,小本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背会,而且在测试中,从“F”拿到了“D”。
渐渐地,小本一路“开挂”,考上了耶鲁大学,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成为世界知名的儿童神经外科医生。
在医院里,面对一例又一例十分棘手的患者,提出一些首创性的治疗方案,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有位小女孩,医生检测说可能患有“智障癫痫症”,35种、高剂量药物不仅没有让小女孩减轻痛苦,反而丧失了说话、行动和记忆力,在这种情况下,是小本大胆地提出了直接切除受损的左脑,因为大脑是有无限可能的,右边健康的大脑会帮助整个大脑自愈。
面对世界上第一例枕骨相连的连体婴,也是他想到了让两个孩子心脏停止1小时的方案,以停止供血来制止出血,为分离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
并且在从医多年后,在2015年,他与特朗普同台竞选总统;2017年-至今,任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
小本从底层贫民到精英人士的逆袭成功,离不开母亲一次次“你不笨”“你很聪明”“别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并且还能做得更好”的投射。
潜移默化中,小本开始“认同”母亲的“投射”,相信自己一点也不笨,特别聪明,能做到很多事情,从而走向成功。
写在最后:
戈培尔说:
“谎言说过一千遍就成为真理”。
同样的道理,当父母不断地强调“你是一个坏孩子”“你不听话”“你没有自律性”“你就喜欢玩手机”“你就是笨”时,孩子会渐渐认同这些。
父母的每一个心起念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不是用某一部分影响孩子,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塑造着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你正在给你的孩子“投射”哪些东西呢?你的孩子“认同”了你的“投射”吗?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10-12 20:17:12
2021-10-12 20:16:22
2021-10-12 19:46:17
2021-10-12 18:46:17
2021-10-12 18:17:02
2021-10-12 18:16:22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10-12 20:16:46
2021-10-12 19:46:19
2021-10-12 18:16:40
2021-10-12 17:46:19
2021-10-12 16:46:19
2021-10-12 16:17: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