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 11:20:37来源:互联网
每个时代都有记录者,他们隐藏在时代的洪流下,记录悲喜,用笔触,诉说人情冷暖和世态起伏;用镜头,留下珍贵瞬间和人生百味;用影像,讲述奋斗故事和重大变迁。他们是民众了解世界的“眼睛”。 这里,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记录,去了解图文背后的社会真相,去体味记录者背后的坚持与不易,记着他们的付出,记着时代里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记录者。
1
报道类
揭示真相,守望社会
有这样的两名记录者柴静和亚妮。十年间,她们不屑虚名,从华灯初上的北京街头到穷乡僻壤的大山深处,从脸庞透着青涩的小姑娘变成眼角爬上皱纹的“老资历”,记录下被人们忽略的故事和真相。亚妮甚至卖房和借债,只为记录一种能让现代人回归和冥思的过往。她们用十年的宝贵岁月和坚持向我们最好地诠释了记录者的职业精神。
推荐书目
《看见》
豆瓣评分:8.8
作者:柴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推荐理由
《看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柴静看见并记录了十年之间在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在经历过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读者能够在柴静的字语中找到对生活与人性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
推荐书目
《没眼人》
豆瓣评分:8.8
作者:亚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6
推荐理由
“这本书无关怜悯,只有震撼。没眼人眼里没有光,但心是敞亮的。而我们看似光鲜,但其实未必有他们的明白和快乐。”读者将会了解到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调,去感受一个匪夷所思的没眼人的世界,而那些亦真亦假的故事或传说,包含战争悬史,关乎人文失落,逼向人性、逼向生命,是一种生态蜕变的诘问。在层层揭秘中,读者将会看到一段闻所未闻的战争与和平的传奇。
2
图像类
记录瞬间,反映真相
在纷乱中,按动快门的镜头之后的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记录者们,冲在纷乱的先锋位置,记录瞬间。他们无法改变残酷,但他们可以让全世界人了解真相,呼唤和平。在平淡中,摄影师“用镜头,捕捉住了一个时代转换的瞬间,把舞者、观者在大变动时代的表情,定格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画面上”,留下难得可贵的瞬间。这就是图像光影的魅力,也是记录者的价值所在。
推荐书目
《目击的力量》
豆瓣评分:7.7
作者:[英国]鲁埃尔·戈尔登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推荐理由
有人这么说:看过纪实类的新闻照片以后,发现摄影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历史感,有这么强大的叙说能力,在很多地方胜于文字,胜于专注,胜于小说。本书介绍了过去150年来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及其震撼人心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有文字解说,同时还穿插介绍了新闻摄影的发展史。一幕幕停留的瞬间:有战火消弭后情侣相拥而吻的喜悦,有心灵得以治愈的避难所儿童镌刻在天地间的笑颜,有伊朗妇女面对地震后满目疮痍的悲恸与无奈,这不禁让人深思战争背后的利益是否比生命更重要。
推荐书目
《老照片<第一〇一辑>》
豆瓣评分: 8.0
作者:冯克力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推荐理由
《老照片》是一组陆续出版的丛书,在图文并茂的模式中,展现个人的命运多舛,家庭的悲欢离合以及社会的人情世态,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共和国60年60本书”入选评语曾这样评价《老照片》:“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本期书单以《老照片<第一〇一辑>》为先导,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旧日的风貌,钩沉起历史长河中的一页页往事。
3
纪实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中东,生命与信仰在这里遭遇了血与火的洗礼,传媒的操守与素养在这里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周轶君在中东进行战地报道,尽管她脆弱,但她想为世界保留更多的笑脸,呼吁更长久的和平,所以她选择更坚强。S.A.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的危险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在痛苦背后去了解灾难后的人性与爱。支撑她们坚守的原因就是她们希望通过记录帮助战乱地区的人尽快走出苦难。
推荐书目
《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
豆瓣评分:8.5
作者:周轶君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
推荐理由
周轶君记录了从进入加沙到离开加沙七百多天的历程,接触了大量的当地人物和风情,与阿拉法特、亚辛、阿巴斯等有多次直接的接触。她把她的所见所闻通过博客的形式传达给可以观看到的每一个人,这些片段的集合汇就了这部作品,死亡、仇恨、真情与矛盾,交错并行,充满了陌生而刺激的阅读趣味。
推荐书目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豆瓣评分:9.0
作者:[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推荐理由
作者用无奇的文字写下细腻的独白、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记录下切尔诺贝利核灾受害人员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对社会现象浓厚的黑色幽默。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4
影像类
光感交织,于理性与感性中展现时代
斯坦利·库布里克曾说:“我试图创造一场视觉盛宴,超越所有文字上的条条框框,以充满情感和哲学的内容直抵潜意识。”生命中有许多这样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们心中萦绕不去。下面这两本就以文字的形式让我们窥探了一下电影的秘密。
推荐书目
《电影撞新闻》
豆瓣评分:7.4
作者:张修智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推荐理由
《电影撞新闻》既不是专业的电影分析,也不是专业的新闻电影研究著作,它是一本有新闻学底蕴的主题性电影随笔。本书的着眼点是电影,着重点是新闻。电影对新闻的拜访,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作者以这样一个比喻来指代“记者电影”这一小小的类型片,来塑造记者,表现媒体,反映人文与社会学旨趣。
备选书目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
豆瓣评分:7.6
作者:高维进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
推荐理由
本书记录了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由其所记载的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历史发展情况。在正文中穿插了对新闻纪录电影人的回顾,并在附录中收录了新闻电影人的小传,记录了他们的伟大业绩和宝贵经验。作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严肃求是的精神,对中国新闻纪录电影进行分析、评述,是研究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重要文献。
推荐纪录片
《柴静调查:穹顶之下》
推荐理由
新闻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客观现实,同样来自于公众期待。对于雾霾,公众已经并不陌生,然而究竟雾霾为何物,很多人却并不清楚。不管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还是出于母爱情深,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
柴静通过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去往多国进行实地拍摄、学习治污经验,并在交流现场上,综合运用现场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穹顶之下》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这世界不缺乏围观者,却缺乏思考者,行动者。千千万万个记录者用笔、镜头,用行动,带给我们思考,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盛世,也聆听到最细微的声音。可以说,是记录者,让整个人类历史流传世世代代,经久不衰。让我们一起记着记录者!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07-27 11:20:07
2020-07-27 10:16:04
2020-07-27 08:16:05
2020-07-27 01:29:00
2020-07-26 20:16:03
2020-07-26 18:16:4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07-27 11:20:21
2020-07-27 10:16:26
2020-07-27 08:16:24
2020-07-26 20:16:27
2020-07-26 18:17:12
2020-07-26 18:16: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