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1 08:16:45来源:湖北经视
很多的家长总是很喜欢说“都是为你好”,喜欢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大多数家长费劲心力,一定不能输给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攀比心理在作祟。
在说到父母的攀比问题上,傅首尔在某节目中,高调输出自己的观点:我最反对的就是人家让我儿子背个诗,我说我来背,我背给你听!别让我儿子背,我给大家唱歌都可以!
傅首尔的爽朗和霸气引得现场嘉宾们笑声一片。
傅首尔继续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桌子上这样要求,孩子会非常局促的,这个就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攀比的氛围,别人背了五首,如果自己孩子一首都结结巴巴,孩子会有种感受: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我不会让孩子处于这种环境下的!
,听了傅首尔的“护犊子式”育儿方式,现场的妈妈们和专家张敏都大力赞扬。
傅首尔继续说:“因为我就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三样,就是持续的自信,持续的努力以及一颗平常心。”
“因为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比赛,像我自己都是通过后面在不停地努力缩短差距。如果一个人是绝对地相信起跑线,那就应该放弃。有多少人能够把人生所有应该具备的技能、悟到的人生体验和精神全部在最早的时候得到,这不可能。
如果非要说起跑线,我相信就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树立他的自信,他与人交往时候的那种沟通能力,以及相信努力是有回报的这样一种习惯。我觉得就很好了。”
对于傅首尔的育儿观点
许多人表示赞同
↓↓↓
也有网友觉得
孩子需要受到挫折才会成长
↓↓↓
你怎么看呢?
早教圈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3岁的孩子学“经济学”,2岁的幼儿双语交流,1岁的宝宝伴着音乐学跳舞。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来源于一句话——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未出生时比胎教,出生后比早教,早教后比学校……大家你追我赶,前赴后继。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受他们受过的苦,希望孩子过得比他们更好,但有人说,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场输赢的比赛,如果一定要说是比赛,那也是一场马拉松,何必在意那个起跑线。
曾有媒体报道,跟着父母在上海生活的2岁半男童东东成片掉头发,回家探亲时,带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斑秃。医生追问发现,导致孩子掉头发的祸首,竟是报考知名幼儿园的压力太大、连报了5个培优班所致。
(网络配图)宁波有位妈妈也曾表示自家的孩子3个月就开始上早教,上到4岁多。3个月刚去那会儿,上的是欢动课,大概就是每个宝宝躺在一块小毛毯上,伴随着节奏和道具辅助,训练下视线追踪、听力什么的。到了一周岁左右,就可以同步上音乐课;2周岁开始,艺术课(类似涂鸦)也安排上了。最多的时候,一周上三节,欢动、艺术、音乐各一节。
诸如此类事情还有很多,由此可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许多家长努力奉行的目标。
你有过被父母攀比的经历吗?
过年时走亲访友时,成绩会是避不开的问题,问过成绩后,才艺展示也是最热闹的一环,你家孩子会背古诗,我家孩子也会;你家孩子会唱歌,我家孩子不光会唱歌还会跳舞……有的孩子收获掌声,获得鼓励;有的孩子紧张失误,在一帮亲戚的哄笑中收到父母的严厉一瞥。
这时候父母往往无法顾及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自己是否愿意表演,其他孩子表演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展示一下,面子上才能过得去。
除此之外,生活中,有些父母经常拿孩子和别人做对比:
孩子拿了数学100分回来,妈妈说:“这有什么好骄傲的?对面楼上的小明刚才告诉我,他考了双百分!”
“你看看你们班刘刚的字写得多漂亮,你看看你的字!”
“你看看隔壁圆圆每天都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你看你!”
有时,父母也经常拿自己和孩子对比:
“同样的年龄,我都已经下地干活、给家人做饭了,你看看你,现在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会做!”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女孩勇敢“喊话”自己的妈妈:“为什么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老是打击我,我就觉得自己很差。”
这位妈妈回应道:”我知道我一直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觉得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在对比中,孩子们会忘记学习和兴趣本身的所带来的快乐,慢慢地变得不够自信,对自己没有信心,越来越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前段时间,“杨迪跪谢父母”上了热搜。
在杨迪实现梦想的路上,他的父母从未阻碍他想做的事情,而相反一直都是鼓励式的教育,不管杨迪干什么,杨妈妈一直都说:"好"、"棒",这也让杨迪足够自信,而父母的鼓励更是让杨迪坚定梦想的动力。
杨迪坦言:他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是他父母对于他的选择都是一种鼓励式教育,他父亲也会通过他母亲来鼓励他。当杨迪怀疑自己的时候,最支持他的永远是父母。也是因为父母的鼓励使得他可以成功,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一位网友的回答获得了最高赞:
走路很慢,低头,遇人就缩在路里边;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脸;别人分东西时每次拿少的那份;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优秀;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害怕被人反问。
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试卷做完了不交,等很多人都交了才交;排队从来不敢站最前面;人多的时候尽量不动,不说话,不笑;但心里一直在渴望成为那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这些答案真的很扎心,有很多网友留言说,这些自己全中了。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心理学认为,孩子的自信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父母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很多父母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学区房、赚钱、名校等各种资源,但是这样只是锦上添花,关键还是那个“锦”,也就是父母的修炼,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父母要成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0-09-11 08:16:08
2020-09-10 20:16:06
2020-09-10 18:16:50
2020-09-10 18:16:06
2020-09-10 16:16:50
2020-09-10 16:16:10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0-09-11 08:16:36
2020-09-10 18:16:28
2020-09-10 16:16:28
2020-09-10 14:17:19
2020-09-10 14:16:30
2020-09-10 12:17: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