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婴儿戴脖圈游泳窒息身亡,有多少不辨真假的育儿方式在流行

时间:8633-11-03 16:04:39来源:红星新闻

一个不能确保安全的产品,一个不辨真假的育儿方式,它迎合的是当下父母们的焦虑。悲剧则是对所有父母和家庭一次提醒:育儿第一位是安全,不确定风险的东西,宁可不要碰。

近日,湖南一名刚满月的女婴在外婆和母亲的监护下在家中戴脖圈游泳。女婴父亲回家时发现孩子脸色苍白、不哭不动,家人这才觉察异常。然而因缺氧时间过长,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脑损伤,女婴最终不幸离世。医生提醒:婴幼儿佩戴脖圈游泳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需在专业人员陪同下进行。

短短几句报道,就勾勒了一个孩子的短暂人生,和一个谁也不愿见到的家庭悲剧。不独于此,其实因监护不力而导致孩子发生意外的事件还有很多,比如把孩子锁在车里;抱着孩子靠在围栏上,孩子不幸掉下楼;只顾看手机,孩子却溺水而亡……

尽管从法理上说,孩子因大人疏忽而死亡,监护人理应担负过失责任,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很少会对父母亲人进行追责。这也并非不可理解——孩子不幸离世,最痛苦的莫过于家人,尤其是过失酿造了悲剧的家人,失去孩子的痛以及自责愧疚足以将他们未来的人生吞没,这已然是最大的惩罚。

在这起意外中,比家人的疏忽更需要警惕的,则是“新生儿戴脖圈游泳”这种所谓“科学育儿”方式。近几年,婴幼儿游泳突然就火了,仿佛已成了育儿标配,医院、月子中心、商场里的早教工作室都有推广,加之“游泳对宝宝好处多多”的宣传极有“科学说服力”,尝试体验的年轻父母也越来越多。但同时,几十元上百元一次的高价也让部分父母望而却步,于是就买来脖圈在家游泳。如果不是相信了这种脖圈的安全性,或许这些父母们是不会轻易尝试的。

搜索旧闻可以发现,《人民日报》在2013年曾刊发一篇调查报道,明确了这种产品的安全性存有很大争议。脖圈发明专利的持有人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教授赵少飞,国外并没有类似的发明及专利。赵教授称,“即使婴儿在水中垂直不动,脖子在脖圈上所需承担的力仅几两重,只要新生儿手脚稍微运动,水的反作用力将超过脖子受力”。

因而有不少医生在被咨询该类问题时,常会引述这话来讲给年轻父母听。然而,著名儿科专家张思莱的警告却被很多人忽视了——“对于孩子,哪怕存在万分之一的危险,也应该重视。‘婴儿脖子在脖圈上所需承担的力仅几两重’的说法,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同时,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国外技术”“国外父母都用同款”之类的说法也都是谎言。

一个不能确保安全的产品,一个不辨真假的育儿方式,它迎合的是当下父母们的焦虑,急切地想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然而,报道中的悲剧则是对所有父母和家庭一次提醒:育儿第一位是安全,不确定风险的东西,宁可不要碰。

这次事件也再一次让人对育儿市场中的鱼龙混杂产生困惑——危险明明存在,为什么还能在育儿市场中大行其道?科学的探讨和充分的论证,必不可少吧?至少检视一下相关方面是否存在误导和虚假宣传,也有必要吧?或许,这个小生命逝去的背后,可能不仅是家人的粗心大意,还有某些被隐藏的谎言,这都需要我们去较真一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