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想要孩子健康要分清“真伪”,7个育儿伪科学别信,不科学还伤娃

时间:2020-10-17 08:16:39来源:小哥哥聊育儿

今天的父母越来越重视科学育儿,很多传统的观念已经被摒弃,如今社会所谓的育儿“陋习”其实都是父母交的智商税,因为很多所谓的“育儿方法”对孩子来说,反而没有任何作用。这导致很多育儿陋习并不能被及时发现。

常见的育儿陋习有哪些?

戴手套

新生儿的指甲非常的薄,而且长得非常的快,所以为了避免宝宝划伤自己,很多新手父母会为宝宝戴上手套。甚至很多明星的孩子出生后同样会选择戴手套,比如下图刘诗诗的儿子出生后的照片。

事实上,戴手套是可以避免宝宝的脸被划破,但是从孩子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手套阻碍了宝宝的手部神经直接触摸物品的机会。要知道婴儿早期的智商发育依靠的就是孩子的感官触觉,孩子做早教也是通过刺激孩子的感官触觉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其实新生儿完全没有必要戴手套,为了避免婴儿抓破自己,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可以通过包襁褓来解决,第二个月之后,可以通过勤修剪指甲来避免。

婴儿游泳的脖圈

小月龄婴儿去游泳的时候,都会在脖子上套上一个脖圈,这个脖圈是十分危险的。

首先,婴儿的脖子是十分脆弱的,骨骼没有发育完全,在水里婴儿所有的力量都是脖子发出的,对于小宝宝来说,这种负重前行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小月龄的婴儿,脖子都没有竖起来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婴儿的颈椎受伤。

另一方面,这种脖圈很容易滑落,或者摩擦,曾经就发生过脖圈滑落,婴儿呛水的新闻。

婴儿抚触

近几年婴儿抚触特别流行,其实婴儿抚触并没有坏处,只是婴儿抚触的功能被过分夸大。

婴儿抚触最多也就是算是孩子自身的被动运动,帮助孩子进行按摩和锻炼。但是其早教和开发大脑的功能远远被夸大。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岁前的孩子是感觉认知,孩子的一切认知都来自于感官的刺激,尤其是手部的触摸,但是这种手部的触摸是指大量不同材质的触摸,且是孩子主管进行的,才能帮助婴儿来开发早期大脑,而非简单的通过抚触对孩子进行按摩。

抚触真正的好处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肌肤亲密接触,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亲子关系,但是可惜很多父母把抚触的机会留给了外人。

婴儿学步带

婴儿学步车在国外已经被明文禁止使用,随后很多父母在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开始用婴儿学步带。事实上,婴儿学步带并不能只是轻松了大人,对于学步期的孩子来说,反倒会影响孩子学走路。

婴儿学习走路是在一次次摔倒爬起之后,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加深练习,但是很多家长通过学步带在孩子快倒下的那一刻借力使孩子站起来,虽然孩子站起来,但是腿部的力量,摔倒之后爬起的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这样的练习反而会影响孩子学习走路的速度。

阻碍孩子扔东西

婴儿在进入8个月之后,开始探索空间的概念,孩子会喜欢从高处向低处扔玩具,很多父母看见会阻止孩子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引导而非阻止。

因为每一次扔都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材质不同声音,不同落地速度,这是孩子学习空间概念的时机。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把扔东西设计进游戏里,引导孩子来扔,而非粗暴的制止。

经常吃汤泡饭或者粥

很多老人带孩子,为了避免孩子消化不良,会习惯性地给孩子吃汤泡饭或者粥,老人觉得这样会更好吸收,不会积食。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的咀嚼力会很差;肠胃的消化能力也会比较差;不喜欢吃硬东西,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孩子更换乳牙,因为咀嚼力不够,牙齿会迟迟不掉,导致新牙萌出后收到挤压而长歪。

过早开始如厕训练

大部分宝宝是在24-30个月之间学会的如厕,过早开始如厕训练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有研究证明18个月之前开始如厕训练的宝宝想要完全自主如厕,需要等到4周岁之后。2岁之后开始训练的孩子,需要3周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

也就是说孩子如厕训练的越早越容易出现反复的尿裤子。

如果父母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育儿陋习都和催促孩子成长有关,尽快的长大,尽快的不尿裤子,解放大人,只有一切以尊重孩子为主的育儿方式才是真正的科学育儿。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