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22 10:16:34来源:凯叔讲故事
文 | 张惠姗
“妈妈,小朋友不喜欢我……”当孩子这么对你说,你会如何回应?
遇到孩子不受待见的情形,大人心里往往不好受。
情绪一来,下面这几句话很可能会脱口而出——
01
“你怎么这么没用”
朋友小燕工作很忙,一度把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安排了住校。
没多久,她就发现儿子有些不对劲。
一问,孩子红着眼睛答:宿舍的人不喜欢他,会欺负他,经常让他做这做那。
一听儿子的话,小燕就火了。
劈头盖脸对着儿子一顿教训:“你怎么这么没用啊!blablabla……”
周六晚上,送儿子去宿舍时,小燕买了玩具和零食分给儿子室友,笑着说,“同学们要多团结,以后阿姨再买更多好吃的!”
结果呢?
儿子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好转。孩子越发沉默了,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无奈之下,做妈妈的才结束了儿子的住校生涯。
她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变这样?
事实上,面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妈妈做错了两件事:
第一,当妈妈定义孩子“没用”的时候,其实给了孩子信号:“你很糟糕!一切问题都是源于你自己。你没有能力去处理问题!”
而当妈妈试图通过买东西给孩子同学去“缓和关系”时,并没有教会孩子到底该如何解决冲突,只教会了孩子讨好。
孩子的信心被彻底摧毁,逃避就成为了他唯一的选择。
02
“都是别人不好”
也有的家长,听说孩子可能“被排挤”“被欺负”后,反应正好相反:即把所有问题,全都推到别人身上。
上次我在游乐场门口等人,就看到这样一幕:
有个4岁左右的女孩,想跟同伴玩,就把玩具飞机借给一个小男孩。
结果小男孩拿起玩具飞机,就陶醉地疯跑转圈,完全忽略了小姑娘的存在。
小姑娘想追上男孩一起玩,不小心摔了一跤,额头明显撞红了一块。
边上的妈妈看到后,护犊子心切,冲上前就从那个小男孩手中抢过女儿的玩具,拽着女儿的手说:他不好,我们走,不要跟他玩!
哪知女孩说,“我想跟他交朋友。”
妈妈明显对那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小男孩有些意见,仍然执着地拉着女儿的手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完全不管女儿委屈巴巴,眼睛里头都是泪水。
妈妈本意是保护女儿,结果却硬生生阻碍了女孩的社交发展。
长期以往,孩子很可能会遭遇社交困境。
有一些家长,当孩子跟小伙伴相处时,会全程盯着,深怕孩子受委屈,一发现风吹草动,马上站出来保驾护航。
只是,孩子被真空罩着,就不可能学会怎么应对交往问题。
如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所说:
“焦虑的孩子往往出自过分保护或神经紧张的家庭,焦虑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看见父母提心吊胆,孩子会产生焦虑。从父母那里,孩子学到了时刻高度戒备,其警报器变得过于灵敏,评估机制更倾向于得出危险的结论,解除警报的信号迟迟不能发出。”
当妈的,容易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孩子身上去。
如果童年是孤独的,当她看到孩子不被喜欢时,内在的弱小孩子就出来了,与其说,妈妈生气的是孩子交往能力弱,倒不如说,她生气自己内在的弱小孩子。
于是,无意识地,妈妈会传递给孩子:你是弱小的。
孩子在这种暗示下,不懂得保护自己,也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03
“用不着别人喜欢”
还有一种家长的态度就更加极端。他们不管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是怎样的状态,一律认定为人际交往是不重要的。
“你只要搞好学习就好了,别总是想着玩!”
“你就负责考出好成绩,用不着别人喜欢不喜欢的!”
还记得那部很火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吗?
里面的朱朝阳是个学霸,成绩总是拿第一,但得不到同学的喜欢:打球的时候被推倒,喝的水里被扔进了橡皮擦……
老师向朱朝阳的妈妈反映,这孩子,成绩是非常好,但是他没有朋友。
妈妈反驳老师:“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到了社会才做的事!”
妈妈唯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成绩,什么都不重要,包括交朋友。
本来,缺失的父亲加上控制欲强的母亲,已经够让朱朝阳压抑了。
加上没有朋友的陪伴,没有团体的归属感,这让极度渴望被爱的朱朝阳变得极度孤独,稍微遇到一点友谊的温暖便被“掳走”,最终不知不觉滑向罪恶深渊。
“不喜欢就不喜欢”,这也是不少家长的内心想法。
他们认为,孩子的书读好了就好了,成绩好了一切都会好的。
没有朋友,受人排斥,那有什么?
我的孩子,用不着别人喜欢,来学校是为了读书的,又不是来交朋友的。
殊不知,一个没有朋友的孩子,内心有多孤独;一个受排斥的孩子,心里有多压抑。
而一个压抑的、不快乐的孩子,他是没法真正专注、能量充沛地投入学习中的。
04
那,孩子不被同伴喜欢、甚至疑似被“欺负”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 先共情
有个小男孩,开心地穿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新鞋子去上学,却被一个男生一顿嘲笑说,“这鞋子好丑,好意思穿出来。”
男孩放学回家,哭着跟妈妈诉苦。
妈妈温柔地回答说:“被别人这样说,肯定内心很不好受吧。”然后伸手抱住自己的孩子。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的情绪明显好转。他认真地跟妈妈说:“老师讲过,随便笑话别人是不对的!”
妈妈给了儿子一个大拇指。
第二天,小男孩依然穿着自己心爱的鞋去学校里,跟自己的好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再也没人关注他到底穿了什么鞋。
这位妈妈使用的方法,就是共情。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们的人际冲突,我们不妨放松点,相信孩子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相信孩子会在经历中学习保护自己,以及学会如何建立好的关系。
必要时,才帮助孩子处理问题。
当孩子受挫回来,你可以先做一个好电源,给孩子充电,让他可以满血复活。
因为难过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大道理,不是劝导,而是有一个人,懂得他内心的脆弱与害怕。
● 合理引导
待孩子情绪平复后,我们就可以适当引导。
《妈妈,他们捉弄我》一书中列出了三个帮助孩子解决社交问题的点:
1、你做过什么努力?
2、效果怎么样?
3、下次再遇到,你会怎么做?
下次,当孩子告诉你,他被人“欺负”却什么也没有做时 ,不要急着否定。
“什么也没有做”,是不是也是一个处理问题的策略呢?不做的时候,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聚焦于孩子能做的,看到孩子所拥有的资源。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说:
“我看到,别人不跟你玩的时候,你并没有哭,你站在一边耐心等待着”。
让孩子看到他们有积极的一面,他们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资源,而不是把目光投向失败的一面,这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建构。
下面这些话术也比较常用: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想想,下次这样,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
“好可怕呀,吓死了,可你又是怎么恢复正常的?”
“除了做A,还能有B和C吗?”
.....
当然,你还可以用游戏引导,比如:
找一个毛绒公仔(孩子喜欢的),我们给公仔配音(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公仔),让孩子拒绝和笑话它。
它能释放孩子的压力,游戏中让孩子学会面对焦虑,克服某些恐惧。
而孩子对公仔说的,就是他现实生活中不敢说出来的话,我们可以保持倾听,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
你还可以用故事法引导,比如:
也是找一个毛绒公仔(孩子喜欢的),我们给公仔配音(是一个不开心的公仔),告诉孩子,它不开心,引导孩子说出公仔为什么不开心,从而让孩子帮助公仔想出解决办法。
● 调节和改善亲子关系
假如你的孩子遭遇人际关系困难,那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是——调节和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出发点。
孩子从父母这里,学到了什么是相处。
被父母尊重,被好好对待的孩子,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也是值得信任的,自己是可爱且值得爱的。
缺乏父母尊重,被吆来喝去、被指指点点、被否定的孩子,则会认为世界是糟糕的,人们是不值得信任的,自己是不可爱且没有人爱的。
足够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夜行时的启明灯,给孩子力量、勇气去面对困难,当孩子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寻求外部资源与帮助。
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以后交朋友的底气。
说到底,孩子社会化上的问题,其实就是发展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空间资源和缺少成人关注所造成的结果。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次次叠加的失望,才会绝望。
在困境中的人感觉到被爱着,生命有了陪伴,才不至于那么孤立无援,才能无畏惧向前行。
——End——
作者:张惠姗,江湖人称33老师,儿童心理工作者,心理科普自由撰稿人。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1-08-22 10:16:00
2021-08-22 09:45:54
2021-08-22 08:45:54
2021-08-22 08:16:34
2021-08-21 20:16:46
2021-08-21 20:16:00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1-08-22 10:16:21
2021-08-22 09:45:57
2021-08-22 08:45:57
2021-08-22 08:17:38
2021-08-22 08:16:54
2021-08-21 20:16: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