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当妈后才发现,《武林外传》有这么正的育儿观

时间:2021-09-06 08:17:00来源:米粒妈频道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爱分享)

最近一个月,米粒爸迷上了老片子,非拉着我一起看,说要找找青春的感觉。

但是他看的片儿吧,《家有儿女》、《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东北一家人》……我感觉米粒爸能成为现在这么顾家的好男人,应该是他从小的梦想。

不过这几天,我俩开始重温《武林外传》了。

看着看着,我居然发现,《武林外传》讲的不仅是江湖,而且是一部正正经经的育儿经。(难道是当妈后的特异功能?)

看一集,咂摸咂摸就是一个育儿小知识。幽默中带着深刻,简单中透着智慧。果然不愧是值得反复学习的宝藏剧。

爱孩子就得什么都替他干吗?孩子上学是件大事,当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进好学校。在七侠镇,最有名的学校是白马学院,被录取的,都是本地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当佟掌柜看到莫小贝被白马学院录取了,激动得差点哭晕过去。按她自己的话说,小贝,你终于长大成人了。

孩子都进名校了,那必须得重视起来。佟掌柜找小贝谈心,给做了新衣服新书包。

怕老师关照不到小贝,还给各科老师准备了礼物,文房四宝、镇纸字画堆了一桌子。

讲真,看到这,我特别能理解佟掌柜。孩子基本没离开过自己的视线,还有两天就上学了,需要重新适应环境,学习新知识。但凡关心孩子的父母,谁都得手忙脚乱,操碎了心。不过,也正是因为关心则乱,父母也很容易代替孩子做很多,本来应该由他自己来完成的事情。

郭芙蓉看掌柜的准备了那么些好东西,就调侃了一句,把这些归置归置,再添个丫环,小贝就能嫁人了。

没想到,佟掌柜一听到丫环两字,眼睛都亮了,我读书时就有丫环啊,我有,小贝就得有。

直接就指派郭芙蓉当了丫环。具体干什么呢?其实就是端茶送水,捏肩捶腿这些小贝完全可以自己干的事。

有了丫环处理生活琐碎,那就得有个书童整理课堂笔记呀。于是,吕秀才成了小贝的书童。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很多时候,我们替孩子想了第一步,第二步,就会忍不住替他把剩下的都想了。佟掌柜觉得,既然丫环书童都齐了,再加个保镖也没什么(虽然书院离客栈只有1000多米)。直接让白展堂当了小贝的保镖。

大家一看,都掉一个坑儿了,绝对不能让李大嘴置身事外。白展堂一句话就戳中了佟掌柜的死穴,两里多地,你能让孩子自己走吗?大嘴就成了轿夫。

好好一个客栈,跑堂的不跑了,开始研究地形;算账的不算了,开始准备功课;打杂的不打了,开始缝书包;厨子饭也不做了,开始练二头肌。

客栈所有的活儿,都得佟掌柜自己干。

这都不算完,她怕小贝挨欺负,打算花钱请邢捕头亲自送小贝上下学。

结果,邢捕头还没点头,小贝不答应了,直接甩了佟掌柜一句话,我不想上学了!

气的佟掌柜都快崩溃了,她气呼呼地说,我为了你,连店都不开了,你这么做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伙计们吗?

这话以前听,觉得是剧情需要,当妈之后再听,就带上了反思。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替他们想周全了,安排好每个步骤,那孩子怎么独立,怎么学会“替自己负责”呢?

你说佟掌柜不想培养小贝独立吗?她内心是想的。只是她有心结。小时候的佟掌柜,家里单独给她请了三个有名的辅导老师,丫环仆人成天围着伺候。自己小时候有,小贝没有,佟掌柜就会感觉内疚。

一内疚,就想补偿。不管别人看着离不离谱,这样的补偿会让她自己心里好受得多,觉得小贝是需要她的。

结果,就越做越多,过度养育了。

我估计,如果小贝没有强烈反对,按照佟掌柜的安排上学,很大概率会长成一个懒得思考、什么都不会的“无能”的孩子。

当然,小孩子很多事情都不会做,需要我们帮助。可帮助他做不是代替他做。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做事的技巧,但直接跳过这一步,替他做了,也就剥夺了他走向独立的机会。

这样的结果,哪个父母都不想要。

兴趣是为了攀比还是为了热爱?一般来说,但凡家里有条件,家长都会给孩子安排很多兴趣班。

莫小贝也不例外。

只不过,佟掌柜的动机,不是为了让小贝发掘兴趣,而是为了赢在起跑线。

事情是这样的。邱员外家的二少爷邱小冬,下五子棋赢了围棋国手。邱员外为了庆祝,请七侠镇的老百姓到他家吃鱼翅火锅。

佟掌柜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本来说两句酸话也就过去了,可一回头就看见小贝拎着捏好的泥人,浑身脏兮兮地回来了。

一下就有了心理落差,人家邱小冬小小年纪就有那么大成就,小贝只会玩泥巴。

还没等她平衡过来,就听说西街郝掌柜的三公子,在平谷县举办的少年琴赛上得了第二名, 东街宋寡妇的女儿入围了翰林院举办的书法大赛。

这还得了,当家长的输什么,都不能输孩子。自家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差,他们能学好,小贝也可以。于是佟掌柜让秀才教下棋,白展堂教吹笛子,郭芙蓉教书法。为了赶上别人的进度早日拿奖,要求小贝同时学三样。

美其名曰,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同时进步。

普通孩子哪里受得了这种压力。

小贝不但什么都没学会,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学啥都糊弄。

既然没办法一起学,佟掌柜就让小贝在琴棋书画里选一样,好好学。之前小贝体验了琴棋书,都不喜欢,就选了画画。

于是,佟掌柜专门给她请了有名的画家当老师。

但是小贝也没好好学,上课的时候,不认真看老师示范,一直在纸上反复画乌龟,消极抵抗学习。

照这个发展趋势,琴棋书画小贝一样也学不会。不过,教画画的窦先生发现小贝捏的泥人栩栩如生,就陪着小贝用一下午的时间,捏出一整套忍者神龟。

佟掌柜看了当然不乐意,我让你教画画,你带她玩泥巴,我想让她受艺术熏陶,你就带着她可劲儿玩?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这一刻我跟佟掌柜共情了。因为孩子的进展跟自己的设想差太多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窦先生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反思。他是这么说的:“让孩子学东西可以,但首先要搞清楚为啥要学,为了兴趣,为了陶冶她情操,那值得鼓励,你如果是为了虚荣,为了跟人家比,那还不如不学呢。”

是啊,如果孩子学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攀比,他的人生该多无趣啊。其实,只要我们细细回想,孩子从小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自己特别痴迷的事情,但我们可能没有支持他们的那份“痴迷”,因为那是我们压根没放在眼里的事情。比如躺着看云彩、玩奥特曼。然后,等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让他在我们圈定的“兴趣爱好”里,选几样去学。大部分的结果,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刚去觉得好玩,时间长了,就没什么兴趣了,又浪费时间金钱,又学不到东西。

我这么说,不是想谴责谁,是有切身的体会。我给米粒报过三十多个兴趣班,基本所有的坑都踩过。回想起来,确实有一部分兴趣班,只是我觉得好,但米粒不喜欢的。后来我跟米粒说,你热爱什么就去学,妈妈支持你。他选择了足球。我知道,以他的天赋,长大后可能吃不了这碗饭,但是看着他眼里闪烁着热爱和坚持,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孩子的热爱、努力和梦想,是属于他自己的,我们能做的,不过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他一把,而不是告诉他,别的更值得你去学。

孩子的内驱力是怎么消失的?估计整个同福客栈的人,谁都没想到,莫小贝长大后会成为让人闻风丧胆、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要不是正在时空旅行的吴先生,阴差阳错打消了她学武的念头,十年后的江湖,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表面看,吴先生做了一件好事,拯救了所有人。但我们换个角度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断打击孩子自信,熄灭她天赋之光的故事。

吴先生来自现代,患有多年抑郁症,多次尝试自杀,都没成功。跳河死不了,因为他会游泳,还擅长潜泳。

跳楼死不了,跳一半被穿堂风给吹回来了。

喝毒药死不了,因为喝的都是假冒伪劣的。

上吊死不了,上吊吊到一半儿地震了,楼塌了腿砸折了。

能用的方法都用遍了,就是达不到目的。

他穿越时空到这,就是为了让传说中的女魔头莫小贝,一掌拍死他。可是他遇到的莫小贝只有十岁,成天只知道玩,一点儿武功都不懂。

想让这么个孩子拍死他,就得先激发莫小贝学武的兴趣。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他用了三招,直接就把莫小贝练武的天赋给废了。▶ 第一招:用外驱力代替内驱力如果吴先生没出现,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小贝会自然而然对练武感兴趣,老白小郭给她打基础,衡山派给她做后盾。要不了多久,小贝的练武天赋就会觉醒,成为一代天才。

只不过,还没等小贝有兴趣,吴先生就用果味维C诱导小贝练武。生生把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变成了外驱力。

我们当父母的知道,外驱力只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内驱力才是让他养成良好习惯,主动学习的力量。说句狠话,因为吴先生的强制干预,小贝可能再也感受不到练武本身的乐趣了。

▶ 第二招:打击自信心小贝找小郭教自己一手,两个人练得起劲,眼看小贝第一招就要练成了。吴先生暗戳戳站在小贝身后。

没防备的小贝,一掌就拍在吴先生身上,然后手臂脱臼了。

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让孩子产生自信?肯定是成功的、做得好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严重伤害的,没留下心理创伤就不错了,更别说越挫越勇,建立自信。所以脱臼的莫小贝,不想练武了。

▶ 第三招:负面强化,及时反馈看到小贝受了伤,佟掌柜心疼坏了,也想着不让小贝继续练。但是中年妇女有一个弱点:听不得别人说自家孩子不行。老白随口说了句,学武功需要天赋。佟掌柜就翻脸了,拉着小贝让老白教,我娃天赋好得很,就是不爱学。不信你就教,你教啥,她就会啥。

于是,老白开始教小贝葵花点穴手。练得好好的,吴先生又悄咪咪站在小贝身后,想被小贝点死。结果,小贝戳在吴先生身上,两根手指骨折了。这就让小贝形成了一个自我认知:练武会受伤,我不练,我也做不到。

而且不只是小贝,佟掌柜看见自家孩子三番五次的受伤,也认定了小贝不是练武的材料,进一步强化了小贝的自我认知。你看,不知不觉之间,一个天生的武学奇才,因为揠苗助长熄灭了天赋之光,从此成了个平庸的人。真是可惜得让人扼腕。这段情节我都不敢代入自己,当父母的看了受不了。

仔细想想,《武林外传》距离开播有15个年头了。这15年,我们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成为了支撑家庭的中年人。之前专注于电视剧中的快意恩仇,如今在其中找到了育儿道理。当然,现实不是电视剧,没有那么多“大团圆”的结局,我们在生活里头磕磕绊绊,但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能在看经典剧的同时,反思自己养孩子的方式,也算是岁月赋予我们的,另一种形式的成长吧。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